第166章 尹江河打起了知青的主意(1/2)
自从尹江河从香江带回漂亮币,鹰城的建设就如火如荼开始了。
程莲凤忙着录用政府人员,王雪忙着招兵,欧倩忙着修路和建设鹰城,方静忙着后勤工作。
李平和徐文昌则忙着五个镇十七个村寨的稳定工作。
等到纱楚和安夏到达鹰城,就迫不及待的进入了工作之中。
因为政府架构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善,纱楚的廉政督查部,安夏的机关,还没有正式组织起来。
程莲凤就暂且安排她们帮助欧倩,进行城市的建设。
现在公路已经通到各村各寨,虽然只是西沙铺成马路,不过对鹰城的发展也是一种推进。
尹江河预定在三年之内,把这些公路全建成沥青路。
鹰城的外城黄金坡大道已经修好,首先预定的是六车道,后来尹江河到实地看了,当即就改变方案,改成了12车道,足足宽了一倍。
大道像一条黑色的巨蟒盘旋而上,直通内城,大道两边有两条人行道,人行道上种植了法国梧桐。
人行道旁边修建了一个个方形的地基,有大有小。
整个山坡,高的位置挖平,矮的位置垫高,许多地方还修建了大面积的堡坎,才让这个山城的雏形得以显现。
从金顶往下看,整个黄金坡的城市布局居然是圆形的。
尹江河指示欧倩,先让施工队将各级学校、百货商店、菜场、电影院、体育馆、政务大厅、巡安局等等的公共设施先修建出来。
然后,再创建鹰城商贸公司,专门负责向清奈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有钱人推销地基,邀请他们过来买地建房。
再用卖地所得的资金,修建更多的公共设施。
鉴于当地的知识分子很少,尹江河打起了华夏的主意,离清奈最近的就是彩云省的澜江市,两边就是一河之隔。
平时生活在两方边境的百姓,都互有走动,好些都沾亲带故。
那边正好有好几万人的知情在那里,尹江河就想挖一些过来,跟着自己建设清奈。
这不是挖祖国的墙角,而是借用,有朝一日如果国家需要,清奈的军民也会鼎力相助,再说,他们过来后,也会带动当地人对祖国的认同。
这几日,尹江河都在寻思这件事,如何才能把澜江市的知青带过来。
于是他就把自己关在基地车里,在间谍系统里搜寻,查看离这里最近的知青点,看有没有这个机会。
……………………………………
澜江市,市郊前进知青点。
有个叫张华的知青,偷偷跑到澜江边上,手上拿了瓶烧酒,正死命的喝着。
他朝着江水大喊:“老天啊!为什么要这样?把我和父母分开,我难道要被困在这里一辈子吗?。”
张华是魔都人,家里被定性为大资本家,冲击后一家人分散到各地。
其实,他家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
他被分到了南方边陲的澜江市,成为了知青点的一名普通知青。
因为性格孤僻,跟大家都有点搞不拢,总觉得自己被排挤,又感觉回家之路遥遥无期,所以十分的灰心。
今天,在和同室的几名知青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了冲突,还动上了手。
对方人多,他当然吃了亏。
所以他更觉得老天不公,一个人提着一瓶酒跑到了澜江边上,准备喝酒壮胆,想跳水自绝于天下。
另一处山上的破庙里,此时发生了群斗事件,几十个知青被围得水泄不通。
他们为首的是个叫老雕的青年,是湘人,有股湘人独有的气魄。
这次他们知青点的一位女知青,被别个知青点的人调戏了。
正义感爆棚的老雕就带了几十个人,把那人狠狠打了一顿,差点没打个半死。
谁知打的是辽东人,那边在澜江的人有好几千,也很齐心,马上组织了几百人几十条枪,就来找他们报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