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奔腾的洮河 > 第139章 大力发展的那三年

第139章 大力发展的那三年(1/2)

目录

张岩上楼,敲开李总的门。进去的时候,李总正抽着烟,背靠皮椅,好像在思索着什么。

张岩担心他在想着工作上的事,就没好意思开口,只是轻轻地坐到沙发上,等待着李总回过神来。

空气安静了十几秒钟,李总才开口了,他说:“小张,上次讲到公司成立后,我带着乡亲们绿化植被,是不?”

张岩欠了一下身子,点点头说:“是的,李总。按时间线看,该讲1995年的事了。前半年,您斥资为乡亲们修了村路,还有灌溉水渠。”

李文归点点头,说:“1995年上半年,就这两件大事,忙得我焦头烂额。下半年其实更忙。公司成立后,业务一下子拓展到了整个洮河县;

“这还不算,其他几个土豆生产大县,也有了购销网点!具体多少记不清了,大概有六十多个网点,那一年,生意很好,赚了好多钱!

“那年,业务不光是土豆,还有本地各类蔬菜。当然,土豆还是主营项目了。后半年,我跟几位股东商量,明年该建设市场了。主要功用和广州大朗农产品批发市场类似,建设一个当地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我和几位股东实地走访了一遍,整个西北的农产品交易市场还不成熟。那时候工业还不发达,主体还是农业为主,如此庞大的农产品种植规模,却没有一个现代化、系统性的交易市场,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性,久而久之出现了有价无市、贱农伤民的不良局面,到头来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几经考察和论证,最后到成熟市场潜心学习,1996年初,建设农贸交易市场的计划终于落地了。

“1996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紧张的春播之后,我和龙窑乡政府的干部经过一番缜密的规划,最终选择了在李家崖村北山顶的一块空地上,实施建设农贸市场的决定。”

说到这里,张岩很好奇,为什么不选择韭菜湾呢?那边已经批好了地,建设了平房,为何又要花一大笔钱,选址在李家崖村呢?

张岩打断了李总,问了这个问题。

李文归笑着说:“是啊,当初我也是这么想的。主要是为了节约一大笔钱。韭菜湾那块空地已经推平了,面积很大,房子都盖好了。可是最后,在乡政府的参与下,还有县规划局的指导下,最终选择了繁华的李家崖村!

“为什么?其实很简单。领导说,选址在李家崖村的北山顶上,主要考虑到交通方便,一头连着龙窑乡的公路,一头挨着‘旱码头’的十字路口,通过河桥,对面就是国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