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1/2)
批评归批评,工作作风要改进,发展也得跟进。眼下,最重要的便是如何应对下一步将要来临的危机了。
李文归还是那个问题:同志们,都说说,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才是第一年出现,荷兰土豆已经占领了这么大的市场,再过一年,老品种土豆还能有市场吗?
既然没了市场,让农户继续种植,减产减收减价,吃力不讨好,赚不到更多的钱,谁还愿意跟着咱继续混呢?到那时,没了稳定的货源,一切回到解放前!
崔龙说,按这个逻辑看,下一步只能出动出击,让农户也种植荷兰品种的土豆了!
李文归问:“你觉得他们愿意吗?种子哪里来?种子贵不贵?多年来,洮河县的农户都有自留种的习惯,突然让他们买种子,就算价格不贵,毕竟要花钱的,他们愿意出这个钱吗?”
崔龙愣住了,他不知道说什么好。这时,韩全兵开口了,他说:“市场都已经这样了,他们又不是看不到。我们着急,其实农户心里也着急,他们也想种荷兰土豆,卖出更高的价格!”
“但是,我比他们更着急啊!农户这么多,这些年土豆经销商越来越多,土豆价格逐年稀释,他们也卖不出多少钱。就算种植荷兰土豆,也就高出一两毛钱,农户又能卖出多少钱呢?现在是2000年了,不比十几年前了!”李文归说。
突然,崔龙一拍桌子,说:“能不能这样?我们购买一批荷兰土豆的种子,卖给农户,这样岂不是一笔可观的收入?等他们种下去,我们继续签订包销合同,一举两得的事啊!”
李文归愣了一下,他摇摇头,说:“这种土豆,看着品相不错,可是,洮河县的农户种植过吗?他们敢下这样的赌注吗?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外来品种,在洮河县这片黄土地上,有人种过吗?没有!
“卖这种土豆的人说,是从外地批发过来的,所以说,没有参考标准,谁敢轻易上套?关键它能适应大西北的气候吗?这些都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啊!”
崔龙一下子陷入了沉思。韩全兵说:“只能试一试了!我想,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户的思想也长进了不少,面对新事物,高价格,他们不会不愿意去尝试一下的。再说了,改革开放多少年,在党的大好政策下,农民的日子逐渐好起来了,他们有试错的底气了。”
李文归摆摆手,说:“不,我不这么认为。你是站在你的角度,甚至是胜利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实际上,基层农民的生活还并不富裕,他们的思想并没有那么开放,对一个新事物的接受,不会这么快的。
“你说的试错底气,是比十几年前好多了,但试错也是要付出代价和成本的,一旦错误,他们是承受不了的!农作物就是季节性种植的,苦苦等了一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进去,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谁不伤心?
“你考虑过没有?比起试错成本的沉没,更可怕的是继续试错的信心从此没有了!意味着一份珍贵的信任没有了!一旦没了信任,谁还愿意跟咱合作?那是致命的!
“所以,关于推广荷兰品种的计划,任何一个因素都要慎重考虑,做到万无一失!就算公司决策失误了,决不能亏了农户啊!他们是公司发展的最宝贵资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