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植树造林,造福百姓(2/2)
闲谈中,李文归又扯出一个话题,那就是关于高山村的植树造林问题。
他说,自韭菜湾第一片绿化林栽种后,在往后几年里,在爹和他的带领下,一直没有停止过植树造林的义务活动。
李家崖临近洮河岸边,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在方圆几十里外,山坡上却是光秃秃的。下雨出现滑坡影响出行不说,一眼望去,一片不毛之地,看着心生荒凉。
每每刮大风的时候,由于植被稀少,山坡上的黄土就会被风卷起,满眼望去,沙尘铺天盖地。在当地,这成了一种土特产,他们对外人说,大风起时,我们又要吃土了。
鉴于这种情况,李文归带领乡亲们每年开春开展一次义务植树活动。
如今,李家崖附近的山头上,绿油油的一片,大树扎根黄土地,家乡不仅好看了,沙尘和滑坡也大大减少了。
2006年,爹救人牺牲后,他当上了高山村的村委书记,其中有一项工作,他以李家崖为例子,把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任务推广到了十里八村。
他召集各个村的村长开了一次大会,重点把植树造林的事说了一遍。他说,绿化造林,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的任务,短期看没什么效果,但长期看,等小树苗变成了树林,将大大造福于子孙后代。
人们知道,大树扎根黄土,其强大的根系能有效地保持水土流失;其次,绿化造林,对家乡来说,也是一次外科手术,有很好的美化和装饰作用。
再次,植树造林,能有效地减弱大风的速度,对农田和房屋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还有一点,保持黄土湿润,减少沙尘暴的伤害。
总而言之,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最后,在李文归的动员下,高山村下属的几个自然村,在每年春天,都会进行一次义务植树劳动。
十几年过去,曾经的小树苗早就长成树林了,对家乡的建设和保护,今天看来,无疑是一件很重要的决策。
说到这里,李文归脸上露出了十二分的自豪感。他说,经过多年的实践劳动,村里人的环保意识增强了,集体意识也增强了。如果有时间,抽空走一走,哪个村里不是绿树环抱?
李文归慨叹地说:“若干年后,等我离开了这个世界,胜利公司的影响会不会被人们所提起,但我敢肯定,曾经我号召大家植树造林的事,一定会被子孙后代所赞扬!
“我猜想,孩子们会喊着我的名字说:高山村的诸多树林,是当年一个叫李文归的老汉动员栽种的!那样,我死而无憾。
“将来一天,等我要走了,我会嘱咐儿女们,一定要用我亲手种过的树干封住我的坟墓。多年以后,骨头和木头一起化成灰,滋养土地,生生不息。”
听着李文归如此坦然的讲述,张岩打心里佩服不已。这个人,真的为一方百姓做了好多实事。
若干年后,等他走了,人们一定会记得他生前所做的一切。
这样想来,他突然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关于这部传记的书写,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不知道能否达到读者的期望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