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奔腾的洮河 > 第206章 进人民大会堂参会

第206章 进人民大会堂参会(2/2)

目录

“那张照片,爹让我复印了一份。一张挂在我的办公室,一张挂在爹的房间。爹说,老三走到今天这一步,他这个当爹的没白活。的确,在村里人看来,爹是有福气的,儿子都进人民大会堂开会去了!

“这件事,在爹死后,高耀民,崔志强二人上门,让我当村委书记,有直接的关系,我是这么认为。虽然当时高耀民没提这件事,好多事也没提,其实人人皆知——我不得不接过这个担子。

“荣誉越高,责任越重啊!2005年,投资育种项目以来,加上这次参加科技大会后,我跟同行也学习了不少。他们说,产业的发展,一是要靠企业带头,联结农户,二是提高农民种植技术,增加产量。

“他们说,提高农民种植技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投资举办免费培训班,把技术交给他们,把效益让利双方。什么意思呢?他们说,花一点钱,举办培训班,让农民免费学习现代农业经营技术。

“回到公司,我跟崔龙,还有几个合伙人,就举办培训班一事开了一场会议。会议的结论是,所有人都支持免费培训农民,让他们掌握现代种植技术,增产增效。

“回到家,我跟爹说了这事。爹笑了,说,你开什么玩笑?十里八村的农民,哪个不是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哪个不是种地的好把式?他们不知道怎么种地?需要你一个愣头青指导吗?

“爹说得有道理。我告诉爹说,此次在北京开会,当同行这么说的时候,我也有过这样的疑问。但他们说,农民是会种地,只是凭着经验一步步摸索,随着科技的进步,种庄稼也是大有学问的,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才能增产增效。”

“我跟爹讲了此次投资马铃薯育种的事,就是靠现代科技改变种子基因,利于农业更好地发展。爹这么一听,觉得有道理,但毕竟那时候结果还没出来,他是持怀疑态度的。

“总之,不久,免费培训班办起来了,只是爹没赶上,也没能听一次专业课,做了一辈子农民,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种一颗小小的土豆还有这么多学问。

“第一期培训班,我请来了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的王恒所长。半个月前,我安排人做了培训班的海报,张贴在李家崖,还有龙窑街的墙上。没想到报名参加的人很多。

“第一期培训班,来了三百多人,这阵仗已经很大了。大概,他们是看在王恒所长的面子上才来的吧,还有可能,这是一场免费的培训,他们也想凑凑热闹:种地还需要培训吗?老子种了一辈子地,我倒要看看,省上的专家是怎样讲的。

“那次课上,王恒所长讲得很卖力。他担心农民没出过城,听不懂普通话,他不得不用家乡话讲。识字的学员不多,他们拿着笔记本认真记着,不识字的占大多数,他们没法写字,只能用心听讲。

“我也是没想到,随着时代的进步,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是如此强烈。我一直觉得,他们对此并不感兴趣,毕竟多少年来,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靠一亩三分地过活,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关于种地,谁不会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