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国之强大民之所安(1/2)
说到这里,李文归解气的拍了一下大腿,他满脸笑容,接着说道:
“大快人心,国家的果断及时出手,这一措施为国内马铃薯产业创造了有序稳定的市场环境,国内马铃薯淀粉产量由2005年的十几万吨迅速增至2007年的三十多万吨,价格实现恢复性上涨,国内产业扭亏为盈。”
讲到这里,李文归舒了口气,他说:“当年,要不是国家强大,面对如此凶猛的倾销行为果断出手,可能,我省的一些企业早就倒闭了。2008年,我也可能不会积极上马一条年产两万吨淀粉的生产线!”
他接着说:“实施反倾销措施两年后,2009年开始自欧盟进口马铃薯淀粉开始反弹,2010年达到14万吨,自欧盟进口占总进口八成以上,反倾销措施效果受到侵蚀。
“鉴于此,2010年6月底,马铃薯淀粉专业委员会代表国内产业向商务部提出了反补贴调查申请。反补贴是针对不公平贸易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2010年8月底,反补贴案件正式立案调查。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听证和实地核查,2011年9月,商务部裁定欧盟对马铃薯淀粉存在补贴并对国内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决定征收7.5%至12.5%反补贴税。
“自此,我国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马铃薯淀粉实施了反倾销和反补贴两项贸易救济措施,为国内马铃薯淀粉产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机会。”
说到这里,张岩忍不住长舒一口气,李总刚才所说,看似是一场对国内企业保护的反倾销案件,可往深了想,这事非同小可,不光是国内企业之间的大团结,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
李文归接着讲:“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措施是合理运用WTO公平贸易原则,维护我国农业安全的重要方式,同时对保障老少边穷地区几千万薯农生计、推动农业扶贫及实现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措施实施后效果明显。
“首先,马铃薯淀粉进口得到一定控制。2007年国内进口总量和自欧盟进口量分别由6.9万吨和6.73万吨降至1.0万吨和0.74万吨。
“2011年,商务部在2010年进口量异常激增至14万吨,其中自欧盟进口量高达14万吨情形下,对原产于欧盟的马铃薯淀粉实施反补贴措施,进口量再次得到控制。
“其次,国内产业稳定发展。马铃薯播种面积由2006年的六千多万亩,十年后增加至八千多万亩。马铃薯产量由2006年的19万吨增加至十年后的30多万吨,增长速度喜人。马铃薯淀粉售价从2005年3600元每吨恢复到2008年以后的7000到8000元每吨的合理水平。
“最后,薯农收入明显增加。反倾销措施实施以后,马铃薯淀粉加工原材料价格不断提高,薯农收入由2005年的360元每吨增至十年后的1000元每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企业家和国家的最终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讲到这里,李文归轻松地舒了一口气,他说:“当年,虽然我只是一个做马铃薯生意的商人,还没有上马淀粉生产线,按理说我们的利益损失并不大。
“但作为同行,我们不得不合力出手。因为,淀粉生意不行了,意味着上游产业马铃薯的生意也将走到了穷途末路。”
张岩点点头,对过去这件从没有听说过的事,今日一听,他由衷地发出一阵感叹:
“李总,多亏了当初你们的团结一致,也多亏了当初国家的影响力,才在国际交涉上,保全了国内马铃薯淀粉产业的健康发展,不然,伤害的可不只是企业,还有广大薯农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