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1/2)
故事讲完李文归站起来,他跺了跺脚,说腿有点麻了。
洮河岸边,冷风扑面而来,滚滚洮河东流,带着千年的呼唤和故事,从一个遥远的地方传到下一个未知的村庄,或是人类从未涉足的山涧沟壑。
李文归点上一支烟,边抽边走。他说,那次淀粉造假事件,还好查处及时,时间正好在开春,不是淀粉生产旺季,不然,事情闹大了,对胜利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估量。
张岩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些作孽之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惩,钱没有挣到,失去了自由,赔光了家底,真该!”
李文归点点头不说话。两人在寒风里走了一阵,李总突然问:“张岩,你冷吗?”
张岩有点冷,但为了听故事,他只得装腔作势,假装说不冷。
李文归说,我上了年纪,出门穿得很暖和,我看你穿得少,河边吹着冷风,你还不觉得冷,到底是年轻人!
张岩嘿嘿一笑。
李总接着说:“那好吧,重点事件大致要讲完了,再给你讲一段别的吧!”
张岩笑着说好。
李文归问:“讲到哪里了?2012年吗?”
张岩说,对,2012年初,开春,胜利公司生产的淀粉被省外一些不法分子造假获利。那一年,还有什么大事件吗,李总?
李文归沉思片刻,问:“小张,你知道那些人为什么要拿咱们公司的淀粉造假吗?我告诉你,那是因为胜利牌淀粉有着比同行更优势的质量,市场占有量大,声誉高,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这一点你认可吗?”
张岩点点头,说,完全认可李总,公司生产的精淀粉22项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这些年,国内外良好的口碑就说明了一切。产品除了有优质的马铃薯原料之外,跟公司先进的设备配套和生产管理大有关系。
李文归点点头,他叹了一口气,说,品牌,始终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瓶颈。规模小是影响我省产品难以叫响的制约因素。
这很明显,咱甘肃企业的思想观念、经营观念大都比较保守,这和本地人的性格很相像。多数企业仍然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观念。目光所见仅仅限于本地市场,而没有放眼全国。
为了扭转甘肃省马铃薯以低价促销的不利局面,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当年在胜利集团发展上升期,我早就做出了打质量牌、精品牌的明智之举。
公司充分发挥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协会的作用,将全县的绿色马铃薯、蔬菜以“胜利”牌销往全国各大城市,以品牌、品种、产量的优势,争夺市场的制高点,逐渐成为省内外的知名绿色蔬菜营销品牌,打响了“胜利”知名绿色品牌。
除此之外,“胜利”牌马铃薯精淀粉还采用进口的国际最先进的成套生产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精制而成。生产用水采用当今最先进和最节能有效的膜分离技术——美国先进反渗透技术设备进行软化处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