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一次参展糖酒会(1/2)
许宏涛说:“我最近常想,要整就要大整,小打小闹的没意思,人生就那么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有机会时,就要能把握住机会,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也许就赶不上趟了。”
张瑞在电话那头说:“对,确实是这样。”
许宏涛想起前些年老爹在世时常说的一句话:“机会就像扬场时的顺风一样,风来了你就得抓住。如果你没有抓住,也许就会耗去很长的时间,完不成这件工作,也会影响到后面的进度。”
许宏涛一直特别关注西凤酒和太白酒的发展势头,他记得三年前,看到关于西凤酒的报道,说2005年,西凤酒销售达到5亿元。在那篇文章中,对于太白酒的具体销售情况,没有精确的数字。时隔不久,许宏涛看到陕西太白酒厂被华泽集团收购的消息。在这些消息的刺激下,许宏涛想甩开膀子,鼓足干劲,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企业有一个大的提升和跨越。
产生这样的想法的原因,除了受到别的企业的影响之外,还有自己年龄带来的恐慌。毕竟已经40多岁了,到了人生最关键的阶段,从业务上来说,对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已经了如指掌,完全掌握,此时只能用成绩证明自己了。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只能衰退,他得抓紧时机,否则以后力不从心了,只能叹息。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发现这些年政务接待特别多,好些单位的头头脑脑们,饭局特别多,几乎有一半时间的下午饭是在酒店吃的,不是被别人请,就是去请别人。尤其周末,大小的包间里,都有人在猜拳行令,许多人在这个时间段感受到了人生的成功和生活的美好。这些情况,许宏涛是通过观察得来的,也有团购部提供的数据支撑。
这些天,旷总和杨经理经常给许宏涛打电话,询问他什么时候过来,说好久不见了,过来了聚一聚,喝酒、喝茶,再聊聊,也顺便把布展的事搞定。如果要印传单、名片之类,也需要时间呢,因而,不能来得太迟。在他们的真实想法里,许宏涛参加糖酒会确是大事,但能否再合作一把,却关乎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虽然他们都知道许宏涛这人好打交道,所有的单子全给了他们,价格上也不是太过计较,回款也及时,可以说是优质客户,如果他的生意蒸蒸日上,自己也会实现利益共享,但做好眼下的每一步,却是特别重要的。
许宏涛这几天一直在思考这次糖酒会参展的事。参展和随便去看看是完全不同的,参展就得掏钱,钱掏了能不能得到回报,这是很关键的也很重要的。要想得到回报,每一步工作都得做细做好,从展厅的位置,再到展厅的布置,再到产品的陈列,之后,产品的介绍、价格的制定、对经销商的政策,这其中包括首次进货的数量、之后的返利、促销品的搭赠等。搭赠又包括同一种产品、不同产品、或别的促销品等。而且,有些企业针对在糖酒会上招到的客商,又会执行不同于以往经销商的政策,这类政策多是首次上货几十万元或上百万元,就会赠送汽车或别的东西,非常夺人眼球,让看到的每一个人过目难忘。
因而,在糖酒会上用的好多东西,都得在出发前做完,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做完前期工作之后,许宏涛决定传单名片之类的东西,到成都再印。这边价格贵,质量也不好,还得拉过去,不划算。
此外,所有去的人员,还得稍做些准备工作。理发是少不了的,男的最好得准备统一颜色的西服、衫衣、领带之类,这样显得正规且庄重。当然,依往年情况,也有好些厂家的人员穿着随意,不拘一格。许宏涛想,还是穿着统一的好,一是显得庄重,二是显得企业有实力。当然,也许有人能从中看到企业的一丝不苟、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于要去的三个女性,许宏涛知道张瑞的衣服都很有档次,人也长得漂亮端庄,穿什么都显得精神十足。杨梅的衣服也不差,这几年没再买过便宜货,每件都是好几百上千元的,也许并不逊色于张瑞。但杨梅长得胖些,远不及张瑞的端庄,也没有张瑞的漂亮,更没有张瑞的气质。张瑞的气质是她的知识武装和文化浸润的结果,又加之她长期处在众人面前,特别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也得到适时的锻炼和成长,因而,杨梅是比张瑞差出一大截的。至于也需要过去的小陈,她年轻,人也长得精神,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稍一考虑,许宏涛决定三个女性服装自便,一是统一搞不方便,要搞就得让杨梅去市里,坐班车去杨梅嫌掉价,用三菱车去送,成本太高没必要。二是去成都后,张瑞不太可能去展位介绍产品,虽然她能力强,普通话标准,人也长得靓丽,是最优秀最适合的客户经理人选,但她得去了解市场行情,看别的厂里的产品。至于杨梅,做招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年龄偏大,40出头,总归不是最佳年龄段了。二是这么多年,都以方言作为交流的唯一语言,也许说起普通话来别扭。因而,她去介绍产品,也就免了吧。许宏涛想起一句话: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还不至于到这种地步吧。
除了以上的工作,还得让这些要去的人员熟悉一下普通话,这是许宏涛临时想起来的,他把这项工作安排到每个人的下班之后,让他们尽快习惯用普通话和别人交流。
在忙碌中,十多天时间马上过去了,许宏涛他们一行八人,开着两辆车,充满憧憬和喜悦,高高兴兴地上路了。而增加的这个人,就是许宏涛曾经的直接领导、现在的下级柳中强。那天,人员已经确定下来了,去年去的4个人外加杨梅、刘明辉和货车司机,已经7个人了,货车司机三十岁出头,人也精干,基本就这个阵容了。但是有一天,许宏涛碰到柳中强,柳中强询问去的人员,许宏涛看到他有去的意思,便问他:“你愿意去不?如果愿去,刚好能增加一个人。”柳中强有些高兴地说:“去过好些城市,但没去过成都,那就去吧。”于是,柳中强和刘明辉乘坐货车驾驶室,别的人乘坐三菱越野车,向成都进发。
到了成都之后,旷总带他们见到了会展组织方的工作人员,去了展厅的现场,谈了装修的要求,补交完展位的租赁费和保证金,剩下的装修事宜,全成了自己的事。糖酒会正式开始的前三天,是装修时间。许宏涛考虑到自己音响、灯光、电子屏、桌椅、展架等,是一样也没有。当然,来之前已经和旷总他们谈过了,旷总说自己购买也行,在这里租赁也行。由于时间比较紧,电子屏那类东西县上也没有,再说,买到之后,也不会安装,于是许宏涛决定这次全部租赁。
好在旷总在这边人脉不错,他朋友介绍的广告公司很靠谱,做这行好几年了,完全能根据不同位置、空间和甲方的要求,进行装修和摆布,完成一切前期工作,只等你摆上自己的产品了。他们也有以前拍的实况照片和效果图,可供许宏涛他们选择,对这种周到贴心的服务,许宏涛很满意。他想,自己毕竟是第一次搞这些,没有任何经验,只要人家能帮自己搞定,多花些钱也无所谓。于是,根据空间,选择了其中一种,填合同,交首付款,约定好交工时间,接下来就全成了他们的事了。
当然,许宏涛他们的事情还很多,设计印刷宣传资料、印制名片等等。小陈虽然也能设计那些东西,但毕竟较长时间待在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城市里,接触这类东西有限,也就限制了见识,进而影响到水平的发挥。这边由于好些年连续举办糖酒会,能参与其中的每一个行业,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在不断的学习中进行创新。因为同行业的参与者很多,大家都在抢生意,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员工、新颖的设计、奇特的创意、先进的设备,这几种缺一不可,全成了抢生意的资本。
许宏涛和张瑞、小陈、小白去了旷总介绍的广告公司,设计好宣传图册,印刷上万份,这里要比老家那边便宜很多。又为每个人印制了名片。名片这东西哪里都能印,但许宏涛总觉得老家印的名片特别俗气,上面字体很大,正中两只大手握在一起,又多进行了覆膜,许宏涛觉得俗不可耐。他让设计人员把字体调小,并在一角加入企业商标,力求简洁明了。用淡黄色纸试印出来后,感觉不错。给来的每个人都印了之后,打电话给办公室主任王建,让把搞销售的人员清理一下,把相关信息发过来,每人也印个十盒,带回去用着方便。同时,张瑞也给小蒙打了电话,把团购部业务经理们的信息也报了过来,人人有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