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回和已读不回的区别(2/2)
而现在,她突然发来一句话就让我走?搞什么嘛,她根本就不重视我!
但之后,我才了解到她这几天都在忙着毕业设计,
看到我消息时她正在线上和同学讨论,根本没有时间回复我。
而为了不让我失望,她还是加快效率,所以我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她刚好结束上午的工作。
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被赛博绑架了一般,我将秒回或者及时回复变成了衡量感情的天秤。 但现实生活并非如此。 那些没有秒回,也没及时回复的人,未必就是不重视你。
记得那时候微信才被开发出来上线时,“秒回”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词语。 我大概懂得这种对于秒回的期待:那是一种对于社交安全感的渴望。
互联网的发展将人的社交搬到了线上,但线上的交流缺少了面对面的直接反应。 因为无法透过网线看到对方的态度,所以秒回成了一个衡量对方是否重视自己的重要指标。
那时候,我们宿舍的一个女生喜欢上了理科班的一个男生,我们帮她拿到了联系方式,把好友验证发过去后,瞬间通过。 “哇,他秒回了诶,有戏有戏!” 舍友们张大了嘴,因为这个秒回,仿佛明天我们就要参加他俩的婚礼。
被及时回复,被秒回,似乎就约等于被偏爱和被在意,以及被重视。 一直以来,大家约定俗成的社交礼仪中,先回复消息,再更新动态,是成年人最基本的礼貌。但仔细想来,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负担和绑架呢。
我记得十年前的QQ还会有隐身的功能,但微信却默认了所有人都24小时的在线。 这种连接看起来好像更加紧密了,然而事实上,因为这种默认的永远在线,反而让关系变得更加易碎。
因为迟迟没有回复,发消息的那方很容易就产生了一种联系不上的焦虑感。 线上线下双重安全感的缺失,让亲密关系中的人们彼此之间产生裂痕,埋下分手的伏笔。
事实上,对秒回的依赖度越高,人反而会越脆弱。 如果能被秒回,当然很好。 但不秒回的原因,也不是不能原谅。 就好像我闺蜜,虽然没有及时回复,但她做到了事事有回应。 我承认,我不仅期待别人的秒回,同时也是一个对于秒回别人有压力的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