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文物有灵,共赴国殇 > 第48章 关山难越

第48章 关山难越(2/2)

目录

“有看报纸啊,不过都是旧报纸。”说着,带头的司机也挠挠头,确实劳动人民对于很多消息也是道听途说。

“行吧,是蜀道难,还是潼关难?你自己挑吧。”副官大手一挥。

带头司机跟旁边的几位交头接耳片刻;几乎带着哭腔说:“行吧,翻秦岭吧;今年刚一开春,日子过得真艰难,过得都是刀尖舔血的日子。”看着司机苦巴巴的模样,副官居然偷笑了,估计是认为对方大题小做了吧。

朱茗跟副官有点不同,不耍嘴皮子,默默地拿出自己两个月的俸禄,给了带头的司机,说:“师傅,咱们都知道,这一趟确实不容易;这点钱不多,就是额外给孩子们添件新衣裳。”

副官见拦都没拦住,嘀咕了一句:“不是,姑娘,不是说过了吗?费用,西安行营都垫付就可以了。”

“没事的。”说着,朱茗再次向着副官微微一欠身,“真的谢谢你们的帮助。”看的副官一时不知说什么。

虽然西安行营很快就将荒废多时的沙土路给修葺了一番,然而,路面还是不好走;为了安全,一路上,车上架设起了机枪,车前和车后最重要的位置都有故宫的人和西安行营的警卫人员随车。

虽然山下已经开春了,然而,山麓上还是下着毛毛细雪,开着车,感觉自己从初春到了初冬,又从初冬转到了初春,随着海拔的变化而随之而来的气候、季节之更迭,让人领略了一番这中国南北分解线的厉害。

路是一条砂石路,是西安行营的士兵们日夜兼程修葺而来的,那些拔掉的荒草还堆在路旁呢;汽车驾驶在上面,磕的很。一程颠婆下来,胃里翻江倒海的;一个故宫工作人不习惯,一下车,就将早餐吐个干净,脸上煞白煞白的。朱茗虽然没有晕车,可也是强忍着胃里的不适。不过几天几次下来,倒是习惯了。

果然,如司机所言,下山的路上有一段曲折的弯路,虽没有九肠十八弯的程度,可光是那几个死角的转弯,够让人吓出一身冷汗;为了不分神,朱茗临行前都拿出马衡留下的上好的茶叶,让每位随行人员和司机都喝上一杯,醒醒神;马衡的清茶甘醇浓郁,很能提神。每当看着司机们牛饮的时候,朱茗心头总涌起一个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此刻还应该有壮胆的酒。”

想到此处,朱茗不禁望了副官和西安行营的将士们一眼,想起一句诗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尽管如此,路况之复杂,一趟下来,司机的棉衣都被汗水浸透了;在副驾上,看着司机那额头微微的细细的汗珠,朱茗的心也悬着。

作为随行人员,朱茗他们还得随时留意着车轮是否踏在凌空的地方,特别是经过汉江一处悬崖的时候,一面是蜿蜒的山路,一边则是湍流的汉江悬崖。光是往下一看,都能让人吓出冷汗。所有随行人员出行前,都被千叮万嘱,路上留意路况和车轮状况;别打盹;免得睡意感染了司机,那就真的“人仰马翻”了。

这样顺利走了几趟后,也顺利送出几十箱文物后;事故还是发生了;运送文物的车队在汉江边上跟一赶着驴车的老乡“狭路相逢”。可是那山间的车道仅仅够一辆车过,有时就连车轮都险些踏空,更不用说让出一辆驴车的位置了。

也许是来路也迢迢,天色也不早了,赶驴车的老农也没注意到这是哪个大人物的车队,也没想到要调头让路。

为此,随车的官兵目测那山路,觉得勉强挤挤,应该还能给驴车让出一条小道来。

为此,所有的车都停了下来;朱茗也下车了,看着驴车缓缓的过去,故宫的车再走,或许是朱茗的注意力完全在故宫的车上,完全忘却了自己身处汉江的悬崖上;驴子一挤,居然将朱茗挤下了悬崖。

“啊——”伴随一声尖叫声,老乡大喊一句。“有人掉下去了。”

“呦,不得了了,有人掉下去了。”随着那赶驴的老乡生怕车队听不见,重复着,司机和随车押运的纷纷将头探出来。本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副官立马跳下车,先指挥车辆离开:“走,你们马上走。”他得先将路给清出来;然后在老乡指的那个位置往下一看,只见陡峭的悬崖和沿着悬崖壁生长的寥寥几棵又矮又瘦的小树,顿感不妙,一时间直挠头;一路上,副官寻想过很多出岔子的可能:例如,有对不要命的土匪来劫车,或者车翻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居然是一个故宫的文物的押运人被挤下悬崖边去了。

“去,赶紧将车上的绳索给我扔下来。”副官连忙往回跑,在车尾嚎了一声,“你们几个下来帮忙。”嗓门虽然很大,却有点哭腔;他就算是自己掉下去,都没有那么愁苦呢。

从车里蹦下来几个士兵,他们本来的任务是持枪在车尾警备,以应对劫车的贼人的;如今都顾不上了,立马收起枪,跃步下来:“报告长官,车上没有多余的绳子。”

“那——”副官往那汉江的悬崖边看了一眼,榆木脑袋,快——快——”,又望江边悬崖看一眼,却没看见朱茗的影子,哪怕是一个衣角,顿觉手脚发寒,出发前他就知道,这搞不好是一趟要命的活;没想到,真这么要命。

“报告长官,这车上的箱子小,没有那么长的绳子,得去前面的车那里去卸下绳子。”带头的士兵说。

“那还等什么?赶紧去。”副官说着,又探头望了望;一向唯物主义者的他,此时心里都祈祷神佛保佑了。

几个士兵和副官一路小跑去前面的车子卸下绳子的时候,剩余的士兵就原地待命。

也许是现场的气氛过于紧张,就连通人性的驴子也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待在悬崖边的石壁上不敢动弹了。

赶驴车的老农知道自己惹事了,看见持枪的兵,知道自己惹的事不小,本想跑来着,腿一软,暂时不听使唤;就跟驴子待着,还故作姿态地骂了驴子几遍:“看你这驴脾气,非要过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