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保存实力(2/2)
618年4月11日,隋炀帝被杀身亡。
这一段日子,中国历史上最有雄心壮志的帝王是如何度过的,究竟因何被杀,自然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事情。
我们可以把时间分为616年7月—617年12月、617年12月—618年4月两段。
总结来说,这两段时间,隋炀帝奉行的都是消极的抵抗政策,也可以说成是鸵鸟姿态,有组织过反抗,但偏向于放弃治疗,至于长安和洛阳,基本上甩给了两位没有任何执政经验的嫡孙。
不同的是,前一个时期,长安和洛阳在朝廷的控制之中,因此隋炀帝仍旧在江都遥控指挥,希望官军可以平定叛乱。后一个时期,长安城失陷,代王杨侑被李渊控制,洛阳城下的决战,王世充遭遇惨败,李密顺势拿下了洛阳周边所有的郡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霸主。
从此时开始,大隋王朝的丧钟正式进入倒计时,隋炀帝彻底打开了狂欢模式,享受着生命最后的
辉煌。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前往江都的当年,江淮地区除了江都之外,其他地方被起义军轮番抢掠,百姓家中的存粮、布帛等物品直接被抢夺一空。隋炀帝到来之后,隋朝的官员以向皇帝进贡为由,再一次掘地三尺。
曾经繁华无比的江南,哀鸿遍野,寸草不生。
一边是生不如死的老百姓,一边是沉溺在花天酒地中的豪门贵族。
此时,隋炀帝左拥右抱,沉溺在江南如花似玉、风华绝代的美女怀中,饮着美酒,赏着珍奇异宝,小小的江都城此刻就是他的全部。如果所料不错,他对外界的情况可能一无所知,他以为自己有饭吃有酒喝,老百姓的日子也不会太差,毕竟战争不会摧毁这个帝国的财富,国家还有超级粮仓呢!
然而,隋朝虽然有忠臣,可他们的力量太过弱小,在全国各地的官仓中,有数不尽的粮食,但是隋炀帝没有下令开仓振粮(仅在最后时刻开放了黎阳仓,可官员在执行的时候大打折扣),他们便不敢轻举妄动。
就拿涿郡来说,东征高句丽期间,朝廷在此囤积了无数的
钱粮,农民起义爆发之后,老百姓要求官府开仓振粮,主政官员却以没有皇帝的圣旨为由,严词拒绝了他们,结果便是虎贲郎将罗艺杀死了长官,率领百姓起义,随后雄霸东北。
就我个人来看,即便是到了此时,隋炀帝仍旧有翻盘的机会。
想当年,汉武帝刘彻动用数十万大军,数次北征,将匈奴人在大草原上赶得鸡飞狗跳,却始终无法夺得最后的胜利,以致于国库最后没有隔夜之粮,老百姓怨声载道,几乎到了造反的边缘。汉武帝呢,下了一道不痛不痒的罪己诏,老百姓便悄无声息地原谅了他,此后历经汉昭帝刘弗陵和汉宣帝刘询两代帝王的休养生息,大汉再次恢复元气。
隋末天下大乱,和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一样,隋朝不缺钱粮,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也没那么大,许多百姓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要反对皇帝,那些号称是百姓的人反对他,多半是被心怀叵测的造反者挑唆。
如果隋炀帝可以发布一道罪己诏,至少可以缓和朝廷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为平定叛乱争取更多的时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