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真本事(1/2)
李轨的家族本来就没有政治底蕴,想要隋朝的官员们臣服于他,必须拿出点真本事。问题是,李轨讨好小老百姓还可以,真要和政客们打交道,水平还是不够档次。比如揣摩隋朝官员的心思,李轨丝毫不擅长,即便这帮人公开表示对他的不满,李轨也无动于衷,不会收买人心,怎么能成大事?
第二叛:造反的原从兄弟。
应该说,这帮人是武威郡的精英翘楚,当地政治势力的代言人,西凉政权的中坚人物。自古以来,开国元勋就是最不好处理的对象,汉高祖刘邦,枭雄曹操,明太祖朱元璋算是创业帝王中的顶尖人物了吧,就连他们也搞不定手下的小弟,更何况政治小白李轨……
关谨、梁硕、李赟、安修仁,这帮人和李轨共同创立大凉政权,其实都有资格做皇帝,然而李轨称帝之后,他们得到了啥?吏部尚书、户部尚书,连个国公爷的头衔也没有,说白了,从西凉政权创始人变成了毫无保障的打工仔!
不闹事才怪!
别说什么李轨要对胡人下手,执行了分化的民族政策,都是虚无的玩意儿。
瞧瞧人家李渊,一眼就看穿了安修仁兄弟的小心思
,不就是要政治地位吗?
凉国公、申国公够不够,不够再来六百户的封邑,必须得实封,让你们自己打理西凉!妥妥的,还敢闹事吗,还愿意闹事吗?
第三叛:成分复杂的底层官员。
这帮人就是传说中阎王爷跟前的小鬼,却是最容易在背后捅刀子的人。
李轨的西凉政权本来就是乱世中建立的王国,需要安抚的势力太多,隋朝的文武官员、自己的心腹、武威郡本地的豪门望族,还有前来投奔的少数民族,还有嗷嗷待哺的小老百姓。
客观的说,处理这些利益关系真的需要政治智慧,谁先谁后,谁轻谁重,都得处处权衡,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一大批人。有理由相信,奚道宜和他的三百名羌兵兄弟只是小鬼中的一支势力,否则也不会把姑臧城(武威郡治所,今甘肃武威市)闹得鸡飞狗跳,连李轨也控制不了。
中国历史上造反闹革命的人不计其数,真正搞出名堂的却少之又少。
李轨、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宇文化及、李密、杜伏威、刘武周,这些隋末的超级枭雄,论军队战斗力,论地盘大小,论财富钱粮,都不会比李渊差,可问题是,这帮人
都属于单兵作战,麾下没有出类拔萃的谋士,没有团队为主子出谋划策,摇旗呐喊!
再看看李渊,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的团队单独拉出来就可以搞出个小朝廷,这是何等恐怖的政治势力!
说白了,对政治资源的控制力,决定了江山社稷的归属!
政治小白李轨,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这也让大凉政权成为昙花一现,迅速的消逝在西北的沙漠之中。
东突厥始毕可汗的阳谋,在李渊的眼里就是小儿科。
李渊知道,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始毕可汗一边扶持刘武周,一边拉拢李渊,不就是为了捞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