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豪门望族(1/2)
有一次,他陪李渊在新落成的披香殿用膳,便说宫殿豪华奢侈,其中的雕饰很像是隋炀帝的风格,于是问李渊,宫殿是不是隋炀帝当年建的。
李渊差点被气乐了,埋怨道:你这小子,明知道披香殿是朕修建的,非得以这种方式来进言。说你是个直言劝谏的人,其实肚子里花花肠子很多!
仅此一事,就可以看得出君臣之间的关系。后来,李渊将苏世长赐给了李世民,被任命为天策府军咨祭酒,文学馆学士。
13、薛收(591—624)。
蒲州汾阴人,老爹是隋朝内史侍郎薛道衡,薛道衡因为得罪隋炀帝而死,薛收便发誓终生不侍隋朝,后来被房玄龄发现,推荐到秦王府做了主簿。李世民围攻洛阳的时候,正是薛收提出分兵防御王世充,主战窦建德的策略。
14、李守素。
河北赵县人,祖上是山东名门望族。李守素最精通的是族谱学,凡是各地有名望的家族,他都可以把人家的祖上渊源说的一清二楚。这样超凡脱俗的技能,也不知李世民找他是为了政变还是?
陆德明。
苏州吴县人,南陈统治时期,陆德明就出版了《经典释文》,陈后主做太子的
时候,招募天下名士入宫讲学,陆德明以弱冠之年,与时任国子祭酒绿孝克辩论,技惊四座,名扬天下,是当时有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以比较通俗的话去理解深奥的古文书籍)。隋朝统治时期,陆德明担任秘书学士、国子助教,王世充曾经给他发了offer,却惨遭拒绝,后来投奔到李世民的麾下。
孔颖达。
河北衡水人,孔子的第31世孙,天才少年,从小便熟读各种书籍,颇有独立见解的高级文人,可以说打遍河北、山东等地无敌手。
孔颖达是为数不多,以科举之路走上仕途的读书人,中举之后,隋炀帝任命他为河内郡博士、太学助教。有一次,隋炀帝征召天下的儒学之士,在洛阳城搞了个公开的辩论会,参会的人要么是名动天下的大师,要么是学富五车的青年才俊,竞争非常激烈,遗憾的是,他们却纷纷拜倒在孔颖达的口才之下。
据说,这帮儒学大家被小字辈儿打败,感觉面子掉了一地,为了挽回尊严,居然屡次派遣杀手,打算将这位天才少年扼杀,幸得浪荡公子杨玄感的保护,孔颖达才苟活于世。王世充被杀之后,孔颖达入仕李唐,被封为国
子监祭酒,后来进入秦王府。被李世民招揽之后,孔颖达成就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编撰了一部融合南北经学家的见解,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五经正义》。
17、盖文达。
河北冀县人,自幼博览群书,尤其擅长《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河北有名的大儒。
许敬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