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持续发酵(1/2)
除了张婕妤,尹德妃也看不惯李世民的所作所为。不过,尹德妃并没有直接告状,而是转告老爹尹阿鼠,让娘家人为她主持公道。
据史料记载,阿鼠平日里仗着女儿的恩宠,行事飞扬跋扈,无所顾忌,手下的小弟也是狗仗人势,经常欺负小百姓。在长安城,阿鼠是这样定义飞扬跋扈的:找我的事儿,那就是找死,不找我的事儿,那就等着死。
有一次,杜如晦骑着高头大马,从阿鼠的门前经过,神情颇为得意。阿鼠的看门兄弟心里不爽,于是跑过去扯住杜如晦,一把将他拽下马来,然后二话不说,直接上手,最后废了杜如晦一根手指头。完事之后,看门兄弟的态度极其嚣张,指着杜如晦的鼻子臭骂道:你是个什么玩意儿!经过我家大门,竟然没有下马(有理由相信,在唐朝,经过别人家的大门是不必收费的)。
杜如晦是秦王府的高级参谋,大名鼎鼎啊,阿鼠作为长安城的显贵,说不知道杜如晦的名号,怎么也说不过去吧!更何况,每天从阿鼠家门口经过的权贵不计其数,如果真有必须下马的规矩,为何只拉杜如晦,还痛扁了一顿?因此,这件事情极有可能是阿鼠代女儿
出头,发泄对秦王府的不满。
事后,阿鼠赶忙找到了尹德妃,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尹德妃又跑到李渊的面前添油加醋,说秦王府的人欺负自己的父亲。
李渊听说之后,几乎快要暴走了。来人,赶紧宣秦王进宫。
太极宫内,父子之间的气氛非常紧张,充满了隔阂的味道。
李渊的脸色寒如玄铁,愤怒地责备道:“二郎,你真是越来越混账了啊,连朕嫔妃的娘家人都不放在眼里,更何况长安城的老百姓!”
就事论事,这是阿鼠和杜如晦的矛盾,李渊指责李世民欺负嫔妃娘家人也就罢了,还给他戴了顶欺负老百姓的帽子,这明显就是找李世民的晦气。可话又说回来,李渊有资格发怒,不管李世民有意还是无意,秦王府对他的挑衅是事实。
据史料记载,李世民解释了,至于解释的过程,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过猜得出来,父子之间的交锋,多半是以道理对抗强权,最后无疾而终。
父子之间的矛盾,还在持续发酵。
刘文静之死:大唐第一冤杀案
事实上,李渊和李世民的矛盾早就有了苗头。李唐建国之初,发生了一件举国轰动的案件:开国功臣刘文静被杀
。这两者之间有联系吗?
还是老套路,咱们先聊聊故事吧。
刘文静(568年—619年),首都户口,爷爷刘懿是北周的石州刺史,老爸刘韶是隋朝的高级将领,在战场上阵亡殉国,被隋朝政府追赠为仪同三司。
刘文静虽然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可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了他的人生不会平庸。据史料记载,刘文静是个器宇轩昂,风流倜傥的大帅哥,而且胸怀大志,谋略过人,因为父亲的功劳,早年承袭了仪同三司的待遇,后来出任晋阳县令。
隋朝几乎有个定律:有颜值、有气质、有才华,还有雄心壮志的官宦子弟,多数都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比如李密、杨玄感、刘文静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