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不战而退(1/2)
要知道,在没有小报狗仔,绯闻炒作的当年,遗忘一个公众人物的速度真的很快。
不过王世充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仅将裴仁基调离了现有工作岗位,另行任命为主管礼仪事务的礼部尚书,而把裴行俨继续留在了军中,还提升为高级将领。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告诉大家,裴老同志的职务调动,只是正常的人事变动,背后没有更深的政治用意,大家不必慌张。第二是告诉裴仁基父子,朝廷对你们是很看重的,特别是对于裴小将军,你要好好为朝廷(具体说来是王世充)效力啊。
这事如果搞到别人头上,以王世充的能言善辩加与生俱来的机灵劲儿也就一抬一捧地糊弄过去了,然后就是君臣乐融融,家和万事兴(裴行俨是王世充的侄女婿)。
可惜,对方不是别人,是裴仁基。
裴仁基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位老同志那可是见过大世面,跟过大人物的,从自以为是的杨广到不可一世的李密,什么老滑头、老狐狸人家裴老先生没经历过,就王世充这两下子,刚摆出个架势来,裴仁基就知道样啊。
裴仁基清楚认识
到了王世充的盘算,同时他也看穿了对方心中的恐惧。但实话实说,裴仁基本人也害怕。因为裴仁基知道王世充是个比较多疑的人,且还特别迷信。指不定哪天来个某星凌日或是某某座的流星雨,太史监(主掌天象历法)上报给“当移大臣”的扯淡结论,说不定王世充就会信,说不定就会第一个拿自己开刀。到了那个时候,就不再是职务移动的问题了,而是身体的某个关键部位的移动问题。
因而自从被调离军队后,裴仁基是越想越不安,越活越压抑,终于沉重的精神心理压力让裴仁基决定,要先下手为强。
经过观察和试探,裴仁基找来了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几个对王世充有些看法的盟友,并开始制定一个靠谱的政变计划。
裴仁基等人的计划是这样的:趁着下一次君臣聚餐的机会,令陈谦在给御座上的王世充奉上食物的时候以匕首劫持王世充,同时裴行俨将以亲兵在台阶下响应,一举稳住局势,震慑现场,然后等王世充的党羽都被军方控制,大伙再一块请前任皇帝杨侗出来复辟,重建大隋。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相当周密的计划。但是,百密必
有一疏。而正是裴仁基的这个疏忽,最终害他输掉了一切。
裴仁基原本认为,自己的盟友主要应该来自朝中的归降党,因为这些人新近投奔王世充,与王世充的关系还不是那么密切,所以人心可用,大事可成。这就有点太低估王世充先生收买人心的能力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新近投降的人都与王世充有隔阂的,譬如张童仁同志。
这位张童仁兄我查了查,疑似就是江东骁果军的统领张童儿,是王世充当年混江东时的老相识。所以在不知被谁拉近裴仁基的朋友圈,得知了这一惊天计划后,张童仁立刻决定背叛他的同仁,向王世充告密。
于是王世充顺利破获了裴仁基反叛集团,并将所有的参与者逮捕起来,进行审判。
审判的结果很有意思,说是证据确凿,通通得夷三族。
从这个判决结果看,可以知道王世充先生那是真的气蒙了。因为从某种程度上看,裴行俨怎么也算是该案的主犯,而所谓的三族,具体包括父族、母族、妻族,裴行俨的老婆是王世充的侄女,换句话说,如果要严格依法执行判决结果,王世充也好不了。
当然,当年不是法治社会,断案的就算怎么刚正不阿,那
也是绝不敢闹到王世充先生的头上的。因此,裴仁基等人被拉出去行了刑,杨侗被下令严加看管,军中各将领纷纷宣布拥护王世充同志继续以郑国皇帝的身份统领三军,然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