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章 天下梁园(2/2)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去梁园总是村。”—北宋。柴宗庆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月明剡水回舟夜,岁暮梁园作赋时。”-南宋·裘万顷《大雪用前韵五首》
“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南宋·朱淑真《念奴娇二首·催雪》
此外,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春,李白离长安,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33岁,却仍蹭蹬未仕的杜甫,二人同游。同年秋,李、杜、高适三人会于梁园(今商丘市梁园区北部黄河故道一带),并同游孟诸(山东单县)、齐州(济南)等地,在梁园时,李白曾题写过一首著名的《梁园吟》。
梁孝王爱才,喜风雅,重金高位招揽天下人才,不仅对早有才名者如此,对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一旦听说有才志,也必定慷慨相助。一时间,“豪俊之士靡集”。许多人甚至辞去朝廷及其他诸侯国的官职到梁园“从梁王游”。这其中最有名气的,当数枚乘、邹阳、庄忌和司马相如等。
枚乘、邹阳、庄忌原为吴王刘濞的门下,力劝吴王不要谋反,吴王不听,他们怕报复,又久慕梁孝王及梁园之名,遂奔梁国。吴王发动“七国之乱”,枚乘再谏吴王,力阻谋反,虽没起什么作用,枚乘却因此名震天下。“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把枚乘招至朝中,拜为弘农都尉。而枚乘不愿在朝为官,怀念梁园中的优游生活,遂托病辞官,仍回梁国做梁孝王的文学侍从。汉景帝中元六年,梁孝王病逝,枚乘返回故乡淮阴。汉武帝即位不久,因早年就闻枚乘大名,遂征枚乘,枚乘因年事已高,病死在入京途中。汉武帝意犹未尽,直至后来征到枚乘在梁国所生的儿子枚皋,才算心满意足。同时从梁国征招的,还有庄忌的子侄庄助、庄葱奇等。枚乘为辞赋大家,引《谏吴王书》、《七发》、《梁王菟园赋》等成为梁园及整个西汉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写于梁园的《七发》更是汉赋由楚辞演变而来至成熟期的代表之作,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体制的最后形成,其开创的设客问答的形式、铺陈夸饰的特点,均为其后的汉赋作者所继承。后人仿《七发》形制,有《七厉》、《七辩》等问世,足见枚乘辞赋影响之深远。与枚乘殊途同归的还有司马相如,他先在朝中任汉景帝的武骑常侍,景帝文治武功皆留心,独不喜辞赋。司马相如颇不如意,见孝王惜士爱才,遂称病辞官,也到梁国追随孝王来了。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决心以赵国著名政治家蔺相如为榜样,成就一番大事业。司马相如客居梁国数年,给梁园留下了《子虚赋》,后作《上林赋》呈献武帝。武帝嘉许,拜为郎,不久又迁为孝文园令。司马相如是西汉中期最有成就的辞赋家,除以上作品外,尚有《长门赋》、《美人赋》等数十篇佳作传世。邹阳诚实坦荡,遇事不肯与人苟合。到梁国后,因力阻梁孝王谋“汉嗣”之位,遭羊胜、公孙诡谗言,被孝王下狱,准备处死。邹阳狱中上书,文辞言婉雄辩,荡气回肠。孝王读后,立即释放邹阳,并拜为上宾。正因为有枚乘、邹阳、司马相如等的加盟,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梁园作家群,也成就了梁园文化,使梁园辞赋开汉代大赋之先声,并为西汉文坛输送了大批人才。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天下文学之盛,当时盖未有如梁者也。”指的就是这一时期。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