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读书做人都明白(1/2)
三奶奶的读书笔记令巫明丽惊喜,三奶奶尽可能查寻高堂隆这个人物的生平,将涉及的典故也都尽数寻出来,列了上去,犄角旮旯的都没放过。
巫明丽将四页纸翻来翻去,问道:“三奶奶写的这般扎实详尽,读明白了的。我实在想不到,三奶奶何以忐忑。”
三奶奶小声问:“我听见前儿夫子们批评学生们洋洋洒洒,只看表皮,不看内里。我听学生里头被说得最狠的那个,比我做的还要详实些呢。”
巫明丽道:“要分清咱们和学生们是不一样的。书院叫学生们看这篇文章,并不是叫他们就这个题目单写一个来。所以学生们将引申事例堆得再多,也和夫子们的要求南辕北辙了。这位作者是书院的拔尖儿学生,他读了多少书,他还不知道还有别的事例可以写进去?他不写尽,就说明他有取舍。夫子们要考评学生们对作者‘取舍’的理解,进而考察他们对考试、考官的认识,却并非考学生们背得多少东西呀!文章发下去一个月,纵使他们一本书都不曾读得,抄也能抄出十个八个君辱臣死的例子来,考这有什么意义?所以,你说的夫子的评价,是针对科举学生的要求,却不是咱们读书人的本分。
“读书本是为了明白道理,汲取学识,科举只是求官之道,从不是求学之门。这篇文章摆上来,你将前后所涉的典故事例都弄明白了,知道了君辱臣死的意义,这是知其然;你又进一步知道了君臣之义,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腹心,如此才能有‘君辱臣死’,这是琢磨了所以然。读书到此,比我还强呢,已经妥当了。奶奶若还怕不够,就从太傅杨子山注解的四书五经看起。杨太傅注解的每一句话,对应的书,你找来看了,做个笔记自己记下来,不出一年,都可算成了。”
三奶奶尤不敢信:“王妃真不是哄我?”
巫明丽确实很佩服三奶奶这个琢磨的精神,至少她读书很少翻遍各种书穷举例子:“三奶奶说笑来着。我哄你,图什么呢?”
于鸾拍拍手:“好喽好喽,三嫂就把心放回去吧。等咱们能考状元了,再按他们破题承题、不偏不倚的读法儿读书,也不晚。现在既然不给咱们考,咱们就可着高兴来吧。读书若读不明白,递个帖子找王妃姐姐聊聊,或是去拜访文昌侯夫人,两个一对,自当有所进益。”
三奶奶连忙说“好”,巫明丽倒是忽然又想起了之前一个略过的打算,但因还有别的事要办,想起来了记一下,过后再细想。
于鸾将自己记录的,夫子们考较选取学生的见闻拿给巫明丽看,巫明丽边扫,小鸾边讲解。
三奶奶以为她们只是为了书院的学生罢了,也没仔细听,她打量着自己的文章,喜滋滋的,又在心里回想巫明丽才刚列的书单,她有哪些没有。至少那个杨太傅的书,她得现买。
还好自己挣钱了呢!到时候托喜鹊去帮忙买回来!
马车行进间,巫明丽飞快地看完了所有学生,饶是对他们的水平早有预估,巫明丽仍是震撼不已。
难怪一家子四个公子,三个都是呆子,柳家能养出皇后和柳辛那样的聪明知书人,简直是祖坟冒青烟。莫非这两位是都是对着书房自学的?
最后她手里就剩下了一个柳崇鸣。
上辈子未曾听说过此人,想是被家境拖累了。
全部四十六个人,除去主家两个小孩子,有二十八个人的笔记心得,都是照他抄的。
他倒是也承认了,老进士一问,柳崇鸣就说“不能欺瞒尊长”,痛快交代。
小鸾因此觉得他有故意纵容的嫌疑。
明知夫子会当党提问,还不阻止别人偷拿他的结果——能扩散到二十几个人用同一份底稿的程度,甚至可以推测他有意推波助澜。
小鸾因此感觉这个人太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