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章 李彦仙摇人(2/2)
只是李彦仙已经习惯了在西域的刺激生活,还没打算安稳下来。
李彦仙就在修鲜驿的集市上,以中原朝廷的名义,招募了大约七百余名商人以及护卫,粗略训练了一番后,便领兵向伽色尼城方向赶去。
当然李彦仙也没忘记派人快马传信至萨末犍城方向,若要以朝廷的名义征召周边的藩属小国,那是岳飞的权力,李彦仙还暂时做不到的。
郭耳突厥人冲来的速度很快,半路得到消息的李彦仙调头向南,直向白沙瓦城方向而去,在半路又收拢了二三百名听闻消息、主动来投的突厥牧民。
就这样李彦仙勉强凑了不到两千人,就这么出现在了白沙瓦城附近。
汉朝时被匈奴驱赶南逃的月氏人,在这里修建了白沙瓦城,印度河以及两条支流从城外经过,便形成了两块距离不远的山间盆地,是伽色尼王国境内难得富庶的城池。
这里盛产大麦、小麦、甘蔗、山羊、骆驼、铁矿石,向西就是着名的开伯尔山口,两地相距五百余里,这也是李彦仙赖在修鲜驿的原因之一。
李彦仙赶路而来的这一段时间,伽色尼突厥与郭耳突厥人已经打了两仗,伽色尼连败两场,就连最东南的军事重镇般努城都丢了。
伽色尼王国自建立起,就一直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个“多民族”尤其体现在军队组成方面,由于正统的突厥人不多,所以伽色尼王国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发动战争、化战俘为士兵,用抢劫得来的钱财雇佣呼罗珊、河中地区的士兵,以及训练奴隶兵。
随着桑哥出任呼罗珊总督后,伽色尼王国的军队主力就渐渐变成了战俘的印度兵,而且还保留着一支古香古色的象兵。
可以说伽色尼军队主要靠掠夺印度人力,偏偏他们的对手郭耳突厥人已经入主北印度,于是郭耳突厥人的军队,同样也是以印度人为主力,军官阶层则由突厥人担任。
显然郭耳突厥人的兵源比伽色尼王国更加广泛,捉襟见肘的伽色尼苏丹马斯乌德勉强拼凑了五千名步兵,以及三千名骆驼骑兵,另有六十头大象。
至于对面的郭耳突厥人,则拼凑了一万两千名步兵,五千名骑兵,以及一百余头大象。
跨过开伯尔山口时,李彦仙非常诧异,他们这些在西域任职的将领是听过朝廷关于印度的各种历史与情报的,就这个不起眼的山口,让印度遭受了十多次外族入侵?
就不能在山口东侧修建一座军事堡垒么?烽火台体系会修建吧?日常巡逻预警会吧?这不是为将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军事知识么?
这一路赶来,李彦仙并不觉得开伯尔山口有多么难守,他也不清楚为什么,只是大为震撼。
伽色尼王国的实力远比李彦仙设想得还要糟糕,穿过开伯尔山口,跟随着马斯乌德派来的向导,还没赶到白沙瓦城,李彦仙又听到一个坏消息:伽色尼王国军队又败了!
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比如白沙瓦城还没有丢失,只是被郭耳突厥人打到城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