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9章 以“汉”之名的调和(2/2)
安西都护府在重建了之后,岳飞与薛弼的确表现得很文明很和平,但不花剌之战,汉军可是击败了塞尔柱突厥人组织起来的诸国联军,这一战是实实在在震慑到了西域诸国。
赛福可以将伽色尼王国当作对手,毕竟是有杀父之仇,但让他就此跟汉军为敌,他实在没有这个底气与勇气。
讨论了一个晚上,郭耳突厥人终于讨论出了一个对策:求见李彦仙,伽色尼、郭耳两方坐下来谈判。
在赛福眼中,波斯人根本不可能是汉军的对手,李彦仙都已经出现在战场上了,那么这里的战事消息肯定会很快传到岳飞那里。
只要岳飞一招手,只怕西域诸国都得出兵响应,那时候就是郭耳突厥人要面对一支新的西域联军压顶而来了!
虽然没能夺下白沙瓦城,让赛福很是失望,但他也清楚,汉旗出现的那一刻,战事的走向就不由他来主导了。
这大约就是小国的悲哀吧。
当赛福派出的使者恭敬地向李彦仙表明了来意后,李彦仙很失望,你们郭耳突厥人不是很跳脚么?怎么这么快就怂了?
但李彦仙也清楚,他手下的汉兵太少了,而且他还需要尊重伽色尼王国的意见,毕竟还需要伽色尼王国为他提供粮草、保障后勤不是?
伽色尼苏丹马斯乌德倒是非常欢喜,与郭耳突厥人的世仇不是那么轻易能够化解的,这可是杀父之仇, 能够让汉军主持公道,让伽色尼王国缓一口气,总归也是好的啊。
李彦仙就这么带着些不情不愿地主持了双方的和谈,地点就定在城外,郭耳突厥人大军再次后撤二十里,双方各派出代表,李彦仙代表伽色尼王国提出了要求。
郭耳突厥人立刻撤兵,退出占据了的伽色尼土地,归还俘虏,仍旧以印度河为界,未经汉军许可,双方不得随意开战。
这个条件相当苛刻了,李彦仙很明显地站在伽色尼王国这边拉偏架,郭耳突厥使者据理力争,表示可以让出已经占领的土地,但一应缴获的财货、人口,概不退还,这是杀父之仇,唐将军不能袒护。
而且郭耳突厥使者表示,愿意奉中原王朝为宗主国,希望获得机会前往中原拜见皇帝和可汗,从而获得与中原贸易的资格。
这个条件说出来后,李彦仙顿时对赛福刮目相看,没想到突厥蛮夷之中也有明白人啊!
最终的和谈条件确定,郭耳突厥人象征性地归还一千被掠夺的伽色尼人口,两国就此休战。
虽然多少有些不甘心,但赛福觉得自己也没吃亏,毕竟跟中原王朝搭上线了不是?郭耳突厥为什么要往死里攻打伽色尼,不就是为了这条贸易通道的税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