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水果公司发展史(1/2)
陈海峰点点头,说道:“既然水果公司的计算机卖得这么好,这家公司应该已经上市了吧?”
“已经上市快三年了。”
汤姆约翰逊介绍道:“80年,水果公司成功上市,公司市值从几亿美刀变成了十几亿,包括史蒂夫在内,公司一大批高管,顷刻间成为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说完,汤姆约翰逊不无羡慕地感慨道:“早知道史蒂夫的水果公司发展会这么好,当初我就不该投身到游戏设计行业,应该和他们一块创业,没准我也能成为千万富豪。”
经汤姆约翰逊的介绍,陈海峰大致了解水果公司的发展情况。
任何一家公司做大做强,都不可避免出现许许多多的内部矛盾。
奋斗之际,内部矛盾不会彰显出来。
一旦公司取得成绩,或者是公司某些创始人功成名就,潜伏水下的矛盾会在第一时间显现出来。
汪岸电脑公司是这样,水果公司同样遇到过多次重大麻烦。
同患难易,共富贵难。
两句话在这些米国企业身上,得到了一次次的彰显。
最大的一次麻烦,来自公司的商品价格。
水果公司成立之初,史蒂夫与另外两个合伙人,掌控着公司100的股
份,其中史蒂夫占有45的股份,另外两人分别占据的10和另外的45。
依靠着两个型号的电脑大卖特卖,水果公司完成了前期的资金积累,通过一系列的融资,水果公司成功上市。
上市以后,几大股东手里的股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稀释。
史蒂夫的股份从最高时期的45缩水到15
15的股份,为之后的排挤风波埋下伏笔。
实话实说。
同为科学家,陈海峰对史蒂夫颇为欣赏。
史蒂夫有着科学家的天马行空,也有着完美主义者的一切特质。
追求完美,不允许任何瑕疵出现。
为了梦想,每次研究都要投入全部的精力和巨额资金。
大量资金投入研发,导致水果公司的计算机成本居高不下。
这也是为什么。
汤姆约翰逊能买得起水果一型计算机,却买不起水果三型电脑。
水果三型电脑的定价,比起前两代,足足高了数倍。
不但汤姆约翰逊买不起,其他中小型科技公司,同样没能力大量购买。
销售出现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都知道水果三型电脑性能卓越。
但是高昂的售价导致不少人望而生畏。
两名合作伙伴建议
史蒂夫,适当降低水果三型电脑的价格。
此举遭到了史蒂夫严厉反驳。
好东西,自然要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价格。
如果主动下调价格,会让消费者们产生一个误判。
认为水果三型电脑的性能远远落后于前两代。
否则,为什么要主动下调价格?
除了价格,史蒂夫还在其他事情上,与两个合作伙伴和公司的股东产生分歧。
众人利用手中股权,夺走了史蒂夫对水果公司的控制。
史蒂夫也是个狠人,被众人赶出局,立刻将绝大多数的股票卖掉,只给自己留下了少量的水果公司股份。
开设一家公司,进行独立电脑品牌研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