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罗贯中:我是穿越古今的“段子手”(1/2)
嘿,各位看官,您猜怎么着?我这人啊,罗贯中,就是那写了《三国演义》的那位。您别说,写书这事儿,可比说相声难多了,但咱也得有点儿乐子,不是吗?今儿个,我就给您聊聊我这“不太正经”的一生,保证让您笑得见牙不见眼,还得感叹一句:“哎呀,这罗贯中,真是个活宝!”
话说我生于元末明初,那会儿世道乱得跟一锅粥似的,我呢,就像是粥里的那粒红枣,虽不起眼,但也算是有点颜色。家里头,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可我偏不爱读那些个“之乎者也”,就爱听些街坊邻里的闲言碎语,再加点自己的“调料”,嘿,一出出好戏就在我心里上演了。您还别说,这还真为我后来写《三国演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呢。
小时候,村里有个老张头,讲故事那是一绝,我天天跟屁股后面听,听得多了,自己也会编了。有一次,我瞎编了个“张飞大战外星人”的故事,把村里的小孩儿们都听得一愣一愣的。那时候我就知道,我这脑子,不用来写书,那真是浪费了。我还给他们讲“关羽斩华雄”的时候,关羽其实是用了一把激光剑,一剑下去,华雄的脑袋就飞了,孩子们听得眼睛都直了,哈哈,那时候我就知道,我这“恶搞”的天赋,可不是盖的。
长大了,世道更乱了,我干脆投了张士诚,想着能混个一官半职,也好实现我的“文学梦”。结果呢,那张士诚是个草包,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我给他写的那些个“锦囊妙计”,他看了直摇头,说:“罗先生,你这写的是啥?俺看不懂啊!”得,我这才明白,原来我的才华,在这乱世里,还不如一碗热乎的米饭来得实在。不过也好,这让我有更多时间琢磨我的《三国演义》了。
后来,张士诚败了,我也就成了“无业游民”。没办法,只好拿起笔,开始了我的“创作之旅”。您还别说,这写书啊,就跟说相声一样,得接地气,得让人乐,还得让人思考。于是乎,《三国演义》就这么诞生了。我写的时候,那可真是“脑洞大开”,比如赤壁之战,我其实是想写成一场“外星人大战”的,但后来想想,还是得尊重历史呀。
写书的时候,我可是没少“恶搞”。比如,那曹操,我给他塑造成了个“奸雄”,其实呢,他也是个文化人,诗词歌赋不在话下,但我就是喜欢他那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霸气,写起来特带劲儿。还有那诸葛亮,哎呀,那可是我的“心头好”,智慧与美貌并重,每次写到他,我都得感叹,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人呢?当然,也得给他加点“小缺陷”,比如爱穿个花衣服,哈哈,不然太完美了,读者也不信啊。我还给赵云加了个“特技”,就是每次打仗前,他都会先跳一段“霹雳舞”,把敌人都吓得半死,您说逗不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