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1/2)
刚好要和姜池静谈养蚕的事, 方小棉便顺带把这事给她提了。
姜池静一听,摆摆手表示不是什么大事, 回头她让珠儿去办就行。
“咱继续说说养蚕那事,你和家里人商量得咋样了?”姜池静双眼放光期待看着方小棉。
其实说是和家里人商量,也就是知会一声,于家人一般都是让她自己拿主意。
当时方小棉笑问,“你们不怕我亏银子呀, 这一亏得不少银子呢。”买蚕种、各种工具都得一笔银子。
“你要真看好你就放手干吧, 银子不够跟娘说,娘那有。”李氏笑眯眯和她保证。
虽然李氏是听得不太懂,但而方小棉向来是个有主意的, 而且人家是跟着姜小姐一起的, 那她更放心了,能做的唯有默默支持。
于继深自不用说, 媳妇想做什么他都是支持的, 横竖他现在能挣钱,也不怕媳妇乱霍霍。
这两人是真不怕她败家啊。
见方小棉笑着点点头, 姜池静脸上的兴奋怎么抑制不住, 拉着方小棉往桌边走去,两人坐下开始规划。
先是选址当蚕房, 姜池静说她已经提前看好,杨家后山有间废弃的屋子, 到时候让杨天言去和村长知会一声, 她们修缮一番就可用了。
“我和你大致说下蚕房需要的架子, 你帮我画画,到时候让人直接照着做。”姜池静越说兴致越高,被她带的,方小棉也来了兴趣。
姜池静说的架子是蚕结茧的时候会用到,规则的搭好架子,让它们自己爬上来结茧,也叫自动上蔟。
还要做方格簇,蚕会自己找格子吐丝,一般上蔟了以后,两天左右的时候就会结成茧。
所以这个东西是养蚕过程中最需要的,方小棉没见过,画的有点吃力,好在姜池静描述得足够清楚,涂涂改改了一番方小棉便出图了。
接下来只让人做出来就成了。
“咱为啥不直接买,这东西外头应该有卖的吧。”终于画完,方小棉转转头,伸个懒腰歇一歇。
姜池静仔细收好图,放进袖口才朝她摇摇头道,“这你就不懂了吧,我说的这种定是跟外头那些不一样,这是我老家那边养蚕老师傅教的,别人都不知道的哟。”
见姜池静窃喜的小模样,方小棉也跟着笑,这货比她更像穿来的,懂得真多。
接下来就是桑叶的挑选,最好的桑叶一般是长地里,而山上野生的桑叶蚕也能吃,但定是不如地里精心种出来的。
所以还得另开出地来种桑叶,这个方小棉倒是可以帮上忙,于家本就在山脚下,靠山那段距离还留有不少空地,有些被于家种了菜,有些则是荒废着。
“成,我家也有不少地呢,到时候不够再去跟村里地多的人家租赁一些。”姜池静想着地的事应该也能解决,接着就是蚕种问题。
有两种方法可以选择,一种是买蚕卵放暖房孵出小蚕,另一种是跟别人买,不消说,姜池静选的是亲力亲为。
大致方向谈的差不多,剩下的就是细节问题,两人分头行动。
方小棉找人修缮蚕房、开始种桑叶。
姜池静负责找人做架子、方格簇。
最后蚕卵等其他的准备好了,两人再一块挑选。
这厢方小棉她们忙起来,那厢村里却传出两个流言。
惹得一些长舌妇又有闲话学起来。
一则是何桃花从张家村跑了回来,听说被张家人打得很惨,见过何桃花的人都纷纷咋舌,咋被打成这样了,那张脸不忍看,这得下手多重啊。
另一则是方明华也从文界村逃回来,听说是没怀上孩子,呆不下去了被婆家给赶回来的。
“不会下蛋的母鸡”据说这话还是方明华二嫂亲口说的。
竹桃村这俩姑娘都是前后嫁去外村的,现在竟一前一后逃回村里,可见这两人都过得不如意。
“所以说还不如就嫁村里,这样知根知底。”
“桃花那姑娘被打得可惨哟,差点没个人形。”
“啧啧,早就说那张家人不是个好相与的。”
“这么看来方小棉算是逃过一劫了。”
......
方小棉就默默听着于继浅学一遍那些长舌妇的话,只是她又躺枪是怎么回事,她差点嫁给张傻子这个话是过不去了,就仿佛那些微博上莫名被带上热搜的明星,以后只要说起张傻子或者何桃花,她是一定会被提起来,这种被捆绑一起的感觉真不好!
还有,最冤枉的算是姑姑了,明明是自己回来,第二天就被吴大峰接走了,怎么就变成怀不上孩子被婆家赶回来,这些话传得是真歪。
此事不可能是吴家主动说,那不用想都是于继绿传出去。
刚巧于继绿今天抱着孩子回来,方小棉示意于继浅抱走孩子,直接向她质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