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根植黄土地 > 第57章 融入生活(一)

第57章 融入生活(一)(2/2)

目录

加林记得他收集最早的一份报纸是四开六版的一九七一年三月十八日的《人民日报》,上面有两报一刊编辑部文章《无产阶级专政胜利万岁——纪念巴黎公社一百周年》。

那还是加林上小学三年级时,《人民日报》发表了两报一刊编辑部文章《无产阶级专政胜利万岁——纪念巴黎公社一百周年》,而引起他兴趣的是《人民日报》的右上角居然有一条《马克思语录》“英勇的三月十八日运动是把人类从阶级社会中永远解放出来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的曙光。”这也是他背过的第一条马克思语录。因为那时的报纸都在这个固定栏目上刊登的是《毛主席语录》,有的不知都重复了多少遍,这张报纸才使他感到有点好奇。他便爬在学校的报栏把社论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对于生字他只好跳过去,到现在只记住了六个小标题:一,巴黎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二,革命人民掌握枪杆子的极端重要性;三,革命是千百万群众的事业;四,要有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五,现代修正主义是巴黎公社革命原则的叛徒;六,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争取更大的胜利。上了初二,一次他随父亲赶集时,在县城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青年自学丛书系列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晚上对着煤油灯贪婪地读了起来,由于初一政治课学的是《社会发展简史》(辽宁人民出版社),因而读起来并不感到困难,几个晚上的坚持终于把二百八十五页的书看完,这才使他对巴黎公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他懂得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及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重要性。

至于加林是如何得到那份报纸的,那还是当年腊月时节父亲从县城买了一些报纸,说是糊炕围子用,加林从里面找到了这份报纸。

上了高中以后,加林担任了班干部,毕业后又当上教师,再后来担任县委通讯干事,随着条件的改善,他接触的报纸也就越来越多,他最喜欢的报纸是《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文汇报》、《参考消息》,后又对《团结报》(民革主办:一九五七年创刊,文革时停刊,一九八零年二月复刊)也很关注。求知和爱好使他对集报这种兴趣越来越浓,与此同时,他收集的资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他就像澳大利亚矿工挖采堆积矿石那样,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知识库存。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范围的扩大,使他那闭塞的素心,得到了文字的滋润,而迅速地加快了细胞的分裂。

这些年来,高加林虽说经历坎坷,但他坚持读书积累资料的习惯一直没有放弃。一有时间就拿起剪刀,剪报、粘贴整理,常常乐此不疲。

他记得有一位西方学者说过,谁在那个领域里能积累一万张卡片资料,谁就是这方面的专家。这近十年来,他积累了大量的剪报资料。如何整理分类,他的确费了不少心思,景若虹老师用《红旗》杂志作剪报,贾如斌老师用档案袋子装剪报,而加林是将过去教书时写过的教案本加以利用,他拆掉订书针,将选好的剪报贴在活页纸上,分类积累,资料越积越多,分类也越来越细。他对学者叶永烈关于开中药铺式的积累资料方法很是欣赏,可就是没有人家那样的条件。他把同类的资料合并在一起,内容按文、史、哲、政治,国际知识等分类,先用小夹子一夹,够一百张后再装订成册,用双道林纸做个封面,封面上粘贴着从《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剪下来的副刊图案。

他有时还将古人纪传和编年交叉修史的编撰方法用在资料的归类方面,他认为这样做很实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