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人力砖坯生产线(2/2)
所以在准备开办砖窑厂的时候,苏昊就开始设计全人工的砖坯生产线。
临河县的土壤属于稍带粘性的黄胶土,每到雨季,在被雨水浸泡透的土路上行走,一个不慎,雨鞋就会被胶泥吸住,拔出来的只是你的光脚。
苏昊小时至少有五六是因为这种情况而一脚踏在泥水里,使得他干脆拎着两只雨鞋光脚在泥路上行走。
所以,哪怕苏昊前世对砖坯的工业化制作根本就没接触过,他也能猜测到,就临河县这种土质状况,绝对可以通过干压而制作砖坯。
只要可以通过干压制作砖坯,那么设计全自动化的砖坯生产线,对于西工大机电专业毕业的苏昊来说,那就是小儿科了。
但是,当前洪区镇的电力供应严重不足,到各村的电线,仅能满足村民的照明。苏昊也就只能采用依靠人力的砖坯生产线。
压制砖坯所需要的动力较大,苏昊就利用杠杆和拉动连接钢杆一头的两个大型绞盘,使得一个普通成人就能轻松将砖坯压好,随后快速升起冲压头。
至于传送砖坯的传输带,苏昊设计的也是依靠人力。和自行车一样,踩一下脚蹬子,传送带就会一移动一拃远。
临河县的机械一厂和二厂都倒闭了好几年,但那些厂房和工人还在,一些设备也都被封存起来。
苏昊便让姐夫搬个加工厂的营业执照,租用就在小李村附近的机械二厂的厂房和设备,召集七八位下岗的工人,按照苏昊提供的图纸,开始试生产一条砖坯生产线。
就在前天回来时,姐夫季东来告知,生产线已经初步通过试验性运行,一个人填土,一个人压制,每小时可生产两百到两百五六十块砖坯。
数量多少,和两名操作工的体力及手脚快慢有很大关系。
原本十三个人的活,现在加上取土拉土的人,六个人就干完了。
以那座八孔砖窑为例,目前每三天可烧制近五万块红砖。
按照之前的工艺,每十三个人一组,三天能够制作出的砖坯,最多不过四千块。这座砖窑光制作砖坯就占用了一百八十多号壮劳力。
再加上其他工序,第一座砖厂总共有人员达两百多人。
若采用这种砖坯生产线,能减少制坯工一百四十来人。
这样,制作砖坯的成本,就会降到一分钱以下,整块砖的成本,也将降下来两分钱。
销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的每分钱,都是增加的净利润。
目前,洪区镇的四座砖窑已经都正式生产了,按照每三天一窑,这四座砖窑全年的产量,可达一千六百万块。
也就是说,采用这种设备,每块砖的成本可降低两分钱。全年算下来,就多出了三十万的利润。
从目前的洪区镇财政状况来看,三十万元,都算一笔不小的款项了。
其实,成本降低这两分钱的意义,却远不止这几十万块钱。因为它意味着洪区镇的红砖在市场上将具有更大的竞争力,掌握着更大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