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回家的感觉(1/2)
除了关照自己的生意之外,胡涵还时刻关注着国内的动向。到了夏天,老美这边相关报道已经满天飞了。胡涵上辈子已经亲身经历过了一次,所以很容易分辨消息的真伪。
总之一句话,原本消失的人还是消失了,原本上位的人还是上位了。自己这只小蝴蝶并没有给这个位面的历史带来多少改变。
抛去良心不谈,一切还在胡涵熟悉的那个历史的轨道上。
胡涵在这边差不多凑合到了七月份学期结束,各种学分都修满了。除此以外,他还参加了数学课和科学课为超常学生们准备的特殊考试。
这次考试其实就是超纲出题,让一帮有数学和理科天赋的学生提前做高中数学题。老美的精英教育都在大学里,初高中的时候只单独选拔一些有天赋的学生。鸡娃虽然不是没有,但只能说是凤毛麟角,主要是没有什么意义。
有些人也许觉得美国的教育体系很糊弄事儿,比如每年国际奥术比赛都成绩一般。但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基础学科其实是要优于国内的,要不也不会每年那么多人才往那里奔。
国内属于天才和笨蛋都读一本书,考一张卷子。殊不知这种做法本来就有问题。一方面普通人学得也浑浑噩噩,但天才却是在浪费时间。表面上是公平了,那也是底层的公平,上层谁跟你玩高考啊?政保生了解一下。
即使你吭哧吭哧上了清北,同样保送到清北或是送出国留学的衙内们回来了。你们一起去体制内混,人家只不过是去基层镀镀金,转头一年升一级,十年上厅局。你却是基层干到死,退休前能混个副处就算祖坟冒青烟了。
所以,所谓高考就跟买彩票差不多,看似公平,但你知道为什么中大奖的人却总是蒙面吗?这就叫结果不透明,怕你知道了真像受不了。
胡涵这种两辈子记忆的小做题家应付起来还算是得心应手。不过他自己还是有自知之明的,自己只是比别人多了大半辈子的记忆和阅历,在理解力和看问题的高度上上占了一点儿便宜。论天赋那可是差得远了,估计连真正天才的脚后跟都摸不着。
当考试之后,德克萨大学奥斯汀分校向他伸来橄榄枝的时候,他有些犹豫了。奥斯汀这个地方吧,现在名气还没有后来叫做“硅山”(Sili hills)以后大。
奥斯汀现在还没有开始发展高科技产业,但估计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了。上学胡涵不敢说想不想去,但在这边投资还是非常可以的。
到了二十一世纪后,什么戴尔、苹果、3,什么思科、德仪、英特尔,全都在这边建了研究所或分部。
虽然胡涵现在离加利福尼亚北边的硅谷更近,但这边下手已经晚了。人家硅谷是70年代成形的,现在自己去了也是个小朋友。
不如就在德州借着东风另起炉灶,到时候入股脸书、谷歌、推特、油土鳖之后,再把他们都拉过来。到时候这个硅山也不会比硅谷差多少。
想到这里,胡涵还是没有拒绝奥斯汀分校,不过他借口国内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表示等到高中毕业以后再过来就读。专业嘛,自然是商科。
虽然对方希望自己去学理科,但胡涵自己知道。要是学数学物理这类的专业以自己的智商去了就是个炮灰。不如学着怎么挣钱还靠谱点儿。反正商科也需要理科的底子,还不算是南辕北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