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水浒:逆天改命,从此天魁不姓宋 > 第135章 谋划退路

第135章 谋划退路(2/2)

目录

哪怕蔡太师掌握朝政大权,也不能无视陛下对那二人的宠信。

除江西转运判官、舒州知府外,还有蕲州知州王相公、池州李通判、黄州钟通判、江宁推官秦兴、扬州都监皮益,及各处县官等,皆因私商而获利,对总管加税之举,心中不满。

那中间收取私商贿赂的官吏,一时难以计数。

想要惩戒那许多官吏,哪怕是蔡太师出手,也怕得罪后面那位殿下。

对总管来讲,实是得不偿失!”

秦明心中无奈,缓缓点头道。

“之前不曾细思,会有许多相公提前知晓?若我早些返回江州,妥善应对,也能缓和一二。如今却已惊动那位殿下,诸多官吏参与,情势至此,也是无法缓和。

我让人灭掉三家,只是警告,却不曾亲自出手,是想为给彼此留些余地。

若大户们依旧违法乱纪,不肯让利,咱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扈文听得心惊不已。

走一步看一步?难道,秦明还想着造反不成!

扈通判想了想,道。

“总管出身军伍,性情刚烈,勇猛过人,素有威名。不久前朝廷赐总管同进士出身,将来前程,未可限量。

便不能进入中枢为相,也当成为一方镇守大员。

如此年轻有为,使在下万分钦佩!”

扈文这通马匹功夫,也是大宋官场标配,熟极而流。

秦明听得微笑,心中不以为意。

他知道,扈文还有后话。

又听扈文道。

“今总管假借山匪之名,灭掉三家,或可震慑江南大户于一时,但长久来讲,杀戮并非良策。

我大宋立国百余载,虽有西贼不时作乱,但北方辽国,同样一心求稳,无意南下,且其腹背之地,有金蛮为患。

因此,我大宋皇权稳固,江南各处也承平已久,纵有零星逆匪扰乱地方,亦非大患。

想那山民草寇,如何会是禁军精锐的对手?

今上与储君,一体传承,俱为国本,我等下臣,自当考虑将来。

总管就任地方,若得罪储君,或有后患,更怕奸佞中伤。

一旦失去陛下信任,各方反噬跟随而至,那时总管何以自保?

在下倒是有个建议,总管不妨将部分江州税金,暗中拿去交好太子殿下,此为釜底抽薪之策,让那些江南大户们,失去主心骨。

再有朝堂上,蔡太师他们支持,总管顺利剿匪后,必可掌握地方权柄。

回头整顿不法商户,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在下在其中,与那些违法乱纪之徒虚与委蛇,刺探传送密信,方便总管惩戒首恶。

如此一来,除非那些大户们举兵造反,不然只能乖乖让利!”

秦明闻言,心下摇头。

这扈文还是有些急智的,可惜他眼光实在不咋地。

你当那太子赵恒,很好说话吗?

给他送金子过去,自曝其短不说,更可能饮鸩止渴。

那何止肉包子打狗,更是自寻烦恼,乃至惹火烧身!

还不如直接上缴朝廷,也算作一项政绩。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