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上)(1/2)
话说司马昭收到情报,得知诸葛诞联袂东吴兵马前来决一死战,立马召唤了两大智囊团成员——散骑长史裴秀和黄门侍郎钟会,一同探讨破敌妙计。钟会狡黠一笑,献策道:“这帮吴兵之所以跑来帮诸葛诞,无非是贪图利益。咱们不妨抛出点甜头,用利益诱惑他们,必定能稳操胜券。”
司马昭一听,觉得此计甚妙,立即下令部署战略:让石苞和州泰这两员大将率先带领两支军队潜伏在石头城附近,伺机而动;同时指派王基和陈骞率精锐部队紧随其后,作为主力攻击力量;另外派遣副将成倅带着几万兵马做诱饵,吸引敌方注意;还安排陈俊带上满载犒赏军士物资的车辆牲畜,在战场中央堆成小山,一旦敌军上钩,就丢弃财物制造混乱。
当日,诸葛诞指挥吴将朱异在左翼,文钦在右翼,见魏军阵营似乎松散无序,便大胆挥师猛进。不成想成倅假装败退,诸葛诞趁势追击,战场上突然间牛羊马驴满目皆是,吴兵眼见财物丰厚,纷纷争抢起来,斗志逐渐涣散。正在此时,只听一声震天炮响,石苞和州泰分别从左右两侧杀出,猝不及防的吴魏联军顿时大乱。紧接着,王基和陈骞率精锐部队猛烈冲击,使得诸葛诞大军溃败。司马昭亲自领兵接应,进一步扩大战果。败退的诸葛诞带着残兵逃回寿春城内,紧闭城门坚守不出。
此时,吴军已经撤退至安丰,魏国皇帝的御驾则停留在项城。钟会再次分析局势:“虽然诸葛诞这次吃了败仗,但寿春城内粮食储备仍相当充足,加上吴军在安丰形成掎角之势,如果我们四面包围强攻,敌人定会采取拖延战术坚守,若情况危急还会拼死抵抗;万一吴军趁机夹击,我们反而会陷入被动。不如改为三面围攻,故意留出南门一条大路让他们逃跑,等他们撤退时再进行追击,这样就能确保全胜。吴军远道而来,补给必然难以持久;我们只需派出轻骑兵尾随其后,不用硬碰硬也能使其自行崩溃。”
司马昭听罢,拍了拍钟会的肩膀,赞道:“你真是我的张良啊!”随后命令王基撤掉南门包围兵力,按新的计划行事。
却说吴国的部队驻扎在安丰,孙綝同志对着朱异就是一顿批评教育:“你看看你,一个寿春城都救不了,还想一口吃下整个中原?这次要是再打不赢,你就等着挨刀吧!”朱异听了心里苦啊,只好灰溜溜回到营地找队友们商量对策。于诠这时候挺身而出,慷慨激昂地说:“现在寿春的南门还没被围住,我愿意带一支部队从南门杀进去支援诸葛诞坚守城池。你在外面和魏军正面硬刚,我从城里杀出来,咱俩来个里应外合,肯定能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
朱异一听,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全怿、全端、文钦等人也都纷纷表示愿意进城一战。于是,他们带着一万精兵,跟随于诠从南门进入了寿春城。魏军那边没有接到进攻的命令,也不敢轻易出击,只能眼睁睁看着吴军进城,然后赶紧报告给了司马昭。司马昭听完情报,微微一笑:“这是打算内外夹攻我们呐。”于是他调兵遣将,对王基、陈骞说:“你们各自带五千兵马去切断朱异的后路,从后面给他来个突袭。”两人领命而去,待朱异正带队冲过来的时候,背后突然杀声震天,只见左边王基,右边陈骞,两路大军如同饿狼扑食般冲了过来。吴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大败而归。
朱异回去向孙綝汇报战绩,孙綝一听就火冒三丈:“你这个屡战屡败的家伙,我要你有何用?”说着就下令武士把朱异拖出去砍了。然后他又瞪向全端的儿子全祎,恶狠狠地说:“如果你们父子俩搞不定魏兵,就别回来见我!”说完,孙綝甩袖子回建业去了。
另一边,钟会对司马昭说:“既然孙綝已经撤退,而且城外也没有援军,我们可以正式开始围攻寿春了。”司马昭赞同这个计划,于是下令加强攻势。全祎无奈之下,面对强大的魏军压力,感觉进退无路,最终选择投降司马昭,并被封为了偏将军。全祎感激涕零,于是写了封家书给老爸全端和叔叔全怿,信中控诉孙綝无情无义,提议不如一起投降魏国,并把信射进了寿春城中。全怿收到侄子的信,考虑再三,便与全端一同带领数千人打开城门,出城投降了魏国。
被困在寿春城中的诸葛诞,此时心烦意乱,谋士蒋班、焦彝前来献策:“城中粮食短缺,士兵众多,这样下去无法持久坚守,不如集结吴、楚两地的兵力,与魏军进行决战。”谁知诸葛诞一听就炸毛了,怒吼道:“我想守城,你们却想出城决战,是不是有什么小心思?再敢说这样的话,小心我砍了你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