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初二回门(1/2)
1986年的2月9号,阴历是正月初一。
这天,是刘晓辰第一次用“名号”去压一位,或者说是压“一些”普通的工作人员。
说真的,刘晓辰真的不想当这样的“特权阶级”。
像往常,刘晓辰想要办点什么事,向来都是“钞能力”开道的。
可这回,不行了。
“钞能力”失效了。
没办法,为了能赶上过年期间,两天才有一趟去湾岛的飞机。
刘晓辰直接动用了“中间刘”的人脉。
这也是刘晓辰第一次的动用“中间刘”的人脉。
硬是让大年初一飞往湾岛的飞机,晚起飞半个小时,就是为了从山顶下来,还得回家取东西才晚到登机的刘晓辰。
大年初二回门。
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
像《诗经》中,就有“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这样的记载。
而这里的“归宁”,就是指的回门。
像现在,在潮汕的某些地区,还在用“归宁”这个说法。
当然了,根据习俗不同,每个地区回门的时间也不一样。
有正月初三的,更是有在六月六回门的。
其实,“回门”这个习俗,演化到现在,也已经变了许多。
从最开始,一夫多妻制的时候,夫家是不会跟着正妻或者平妻回门的,至于小妾的话,那问都不会问的。
后来,实行一夫一妻制了,“回门”也就发展成了约定俗成的带着媳妇“回娘家”。
再后来,计划生育的实行,“回门”也就变味了。
有好多家里就一个了,也别说两口子一家待一年,甚至有可能小两口自己在家过年,谁家都不去呢。
那“回门”,也就变成大多数“未婚男女”带着另一半正式回家拜年的日子了。
说这些,其实跟刘晓辰一点关系都没有。
刘晓辰现在的主要目的,就是早点去小贤家里,讨好一下老丈人和老丈母娘。
至于“初二”回门,也就只是个借口,纯借口而已。
“你来了啊,快进来。”
当刘晓辰手里拿着都快拿不下的一堆东西,敲响王组贤家的大门的时候。
开门的,是早就准备好了,一脸笑意的小贤。
这让本来都抱着“视死如归”的刘晓辰,松了一口气。
“嗯,我来了。”
被小贤让进了屋子,看着沙发上,坐着三位板着脸的男性。
刘晓辰的汗,一下子就下来了。
真要说起来的话,刘晓辰这不是第一次来小贤的家里。
早在几年前,刘晓辰跟王孝贤,也就是小贤他二哥打篮球打的火热的那阵,也没少跑过来找王孝贤。
甚至,去年过年的时候,也有过来。
更是大过年的顶着王父和他两个哥哥的白眼,拉着王组贤出去玩。
可这回来,身份不一样啊。
尤其是还跟小贤在港岛那边都同居了。
看着在沙发上坐的板板正正的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仨人,刘晓辰的心虚的很。
正在厨房收拾的王母听见动静,也就从厨房出来了。
“晓辰来了啊,你看你这孩子,来就来呗,还拿这么多东西。小贤你也是的,跟你爸和你哥一样,也不知道搭把手。”
“哎,哎,阿姨客气了。”
刘晓辰现在就感觉自己已经卑微到了极点了。
“哼,大小伙子的,拿这点东西还得用人帮,哼。”
自己媳妇都说话了,王父再不情愿,也得示意着哥俩过来把刘晓辰手中的东西,接了过去。
看着虽然还是没有给好脸,但是起码开口说话了,王母也就满意的点点头。
“晓辰啊,你先坐,阿姨那边还有点就收尾了,马上过来哈。”
被小贤拉着准备去坐的刘晓辰,立马来了精神。
“阿姨,我在家的时候,也经常做饭,我帮你吧。”
说着,刘晓辰还真的撸胳膊挽袖子的往厨房那边走了过去。
“不用,不用,马上完事了。你坐,陪你叔叔他们唠一会,让小贤过来帮我就行了。”
王母说着,冲着王组贤使了个眼色,扭头回厨房了。
王组贤冲着刘晓辰吐了吐舌头,也跟着她妈去厨房了。
这下,客厅里,4个人,只有刘晓辰尴尬的站在那了。
“过来坐,还等我请你啊。”
“哎,哎,好。”
被王父说的,刘晓辰也就坐了下来。
可坐下来之后,刘晓辰发现,王家的父子三人的眼神,都在盯着自己看,就是谁都不说话。
可想而知了,那种气氛,得有多尴尬了。
“呵呵,呵呵。”
刘晓辰尴尬的笑了笑,拿起了敬贤和孝贤哥俩刚才放在茶几上的刘晓辰带过来的那些袋子。
“叔,这是送给你的皮带和公文包。是正宗的马缰革,还是大师的手艺,经久耐用,还很低调的。正合适你这样的成功人士。”
说着,刘晓辰把装有皮带和公文包的袋子,递给了王父。
“哼,花里胡哨的,我平时训练的时候都穿的是运动服,哪有系皮带的。”
虽然王父说是这么说的,不过,还是接了过去。
打开了袋子,不经意的点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