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为了孩子们着想(2/2)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兴致盎然,都开始积极参与讨论和商量起措施来。
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和集思广益,最终全校教职工大会上高票通过了这项变革。
消息一出,最先迎来的是学生和家长们的质疑。
杨洪波校长深知大家的担忧, 安排每个班级的班主任负责召开一次家长会,与家长们面对面交流。
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们耐心地解释:“粮食会有专人登记和管理,保证公平公正。”
“食堂做菜的师傅都是本校老师,一定会尽心尽力为孩子们准备热乎、干净的饭菜。”
“对于留宿的安排,会有老师轮流值班,负责照顾好孩子们的安全和秩序,请大家放心。”
最先尝试的是几个住得特别远的孩子,他们带着粮食、粮票和铺盖卷来到了学校。
第一天中午,当报名吃饭的十几个孩子站在食堂门口排队打饭时,引得其他孩子们都围在一圈观看,并不急着回家。
很快,两位老师在门口的长条桌上摆出来三只小铝盆,分别装着三种不同价格的菜。
最左边的是最贵的菜,主要是土豆烩粉条,里面还夹杂着让人嘴馋的肥肉片儿,两毛钱一份。
一个稍微大一些的,估摸着是五年级的男孩子眼睛放光,咽了咽口水说:“哇,还有肉呢!”
中间是中等价格的菜,豆角烩茄子,但是没有肉片儿,一毛五分钱一份。
另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说:“这个也不错,我喜欢吃豆角。”
最右边的是最便宜的一种菜,清炒萝卜条儿,才五分钱一份。
一个小个子的女孩怯生生地说:“我饭量小,就这萝卜条就够了。”
每份菜都搭配上两个杂粮馍馍,是由高粱面和玉米面揉在一起做成的。
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孩子们带着好奇大口吃起来。
一个小男孩嘴巴里嚼着馍馍和菜,含糊不清地说:“好吃,比我妈炒的还好吃呢!”
晚上,留下来住宿的孩子不多,都集中在一个教室里,把课桌靠着墙拼成一长排,再铺上孩子们各自从家中带来的铺盖卷,值班的老师也是自己带来了铺盖,和孩子们一样就睡在课桌上。
周末,这些孩子回家后,迫不及待地向家长描述在学校的吃住体验。
“爸,你肯定猜不到学校的菜里还有大肉片子呢!我以后都想吃食堂!”
“妈,住在教室里可暖和了,以前骑车回来整个人都要冻僵了!”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家长们心中的疑虑也逐渐消散。
半个月后,几乎有八成的学生都在学校的食堂吃饭,有两成家远的孩子住在教室里。
于是,老师们的值班表又紧急调整为每天中午四个人烧菜,原先装菜的三只小铝盆也换成了三只大铝盆。
曹长青老师跟杨校长打趣道:“幸亏咱校也就一两百个学生,不然的话,你就自己请个大师傅来烧吧,我可端不动饭馆的大铁锅,哈哈哈!”
每天中午,食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
“老师,我还想再吃一个杂粮馍馍!”
“你知道今天的菜是哪个老师烧的吗?”
晚上,教室里安静而温暖,孩子们睡得香甜,杨校长也计划着等天再冷一些,给教室里生一个取暖的炉子。
这场小小的变革,不仅温暖了孩子们的身体,也让陆妍儿找到了自己穿越而来之后新的价值感。
是啊,自己不光要带着两个大家庭改变生活现状,还应该带动身边更多的人们一起改变现状。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