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 谁要当你媳妇!(1/2)
回家前,张时来特意问杂货铺老板娘买了六个红包,老板娘对她态度简直像是见到恩人一般,坚决不要她的钱,反而称了一斤糖一斤饼干一定要她带回家。
临走,老板娘千叮咛万嘱咐,“小神童,下次赶街你写对联,千万下次还来我家啊!”
张时来笑眼弯成两个小月牙儿,脆生生地应了。
直让老板娘心里感叹,你说人家家里的小姑娘咋就这么聪明懂事,还长得跟菩萨身边的童子一般乖!再看看自家的混小子,今年都六年级了,眼看着要考初中了,连简单的帐都算不好!估计好初中是指望不上了,他爹还指望着他考个好初中,读几年考个中专,当个国家干部,吃商品粮呢!
当时义务教育还没开始实行,读了小学还继续读的都是家里有点闲钱希望子女将来吃“公家饭”的。镇上倒有所初中,可惜是草台班子刚搭起来的,良莠不齐,听说一个年级考上高中的不超过一只手,重点高中更是没影,去年好像有个考上中专的,那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中专毕业了工作包分配,还不要学费,对当时人人都穷的家庭,减轻了多大的负担!
要是自家儿子也能考上……哎,别做梦了!
老板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浑然不觉张时来一行人已经渐渐走远。
张时来往每个红包装了两元六角六分,分别给了大柱二柱、小胖、狗蛋和他妹妹妞妞、她四哥一人一个,一共花了十五元九角六分。
扣掉发红包的,加上上次卖蜂蜜剩的,张时来手里还剩下五十六元。
几个小孩里就小胖过年收红包收得多些,至多五角,何时见过这么多的?各个欢天喜地,几乎要把张时来抬着供回去了。
张时来带着几个小孩又去了供销社,不过限定他们不能一次性花完,下次赶街就是年前最后一次了,好玩的好吃的都在后面呢!
几个土生土长的小孩自然清楚,下次赶街说不定会有爆米花、米酒做的鸡蛋醪糟……想到香香脆脆的现场炸的爆米花,几个小孩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陈锦苏见她出手大方,却没骂她败家,也没提要收她的钱,只催促她们抓紧买,再拖回家就晚了,天黑了路不好走,容易出事。
要知道,当时很多大人带着小孩拜完年,转过身回到自己家,就会哄骗小孩“帮忙保管压岁钱”。等孩子一交上去,年后再问起,大人就会板着脸一凶,“你身上的新衣服新鞋子哪个给你买的?我们不送出去别家大人会给你?”
陈锦苏趁几个小孩都在买东西时,悄悄拉张时来到一边,压低声音,“小五,你挣的钱给我一半,我拿给你爸,要不然让你爸知道,你这钱一分都得不到。”
张时来微微吃了一惊,紧接着是肉痛,这钱在怀里还没捂热乎就又要飞一半……不过她也知道,陈锦苏说的是对的,她今天这么大张旗鼓,自然会传到她爸耳朵里——哼,她巴不得她这个便宜爹知道呢!
她这个爹可谓天-朝渣男的集大成者,但还好有个特点是——贪财。
对她爹来说,她二哥复读一年考上大学挣个好前途不如眼前地里的收成;长远的投资不如摆在面前的“大团结”。
从某种程度上说,张时来想挣钱是可以借助她爹的力量的。
大小是个壮劳力。
大部分人害怕鼠目寸光的蠢人,但其实,蠢人是最好利用并且鼓动的,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他们就能争得头破血流——这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意味着,如果有人想办法让他们自愿地走向正确的路,成功路上需要的勇气和蛮干的劲儿就齐全了。
军事家不让士兵读书,希望士兵越蠢越好,也是这个道理——太聪明的怎么会愿意冒着巨大的风险上战场?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种诗句,是绝对不能让士兵知道的。
张时来眼珠子一转,心中打定了主意。
她拿了一张十元大团结交给陈锦苏。
陈锦苏拿到钱,也吃了一惊,这年头,过年大队分钱的时候一家好几口都才一百来块,平均下来,一人一年在地里挣命也才挣出二三十块,现在小五一个人竟然挣了一张!
陈锦苏暗自思忖,其实写春联并不能算得上有多“神童”,关键在于一个六岁多的小女孩,竟然能知道大家需要什么,实在不是一般的孩子。
直到几年后,陈锦苏上了夜校,通过了成人高考,拿到经济学文凭,才终于准确形容出当时的感觉:她家小五,简直太有商业头脑了!
张时来自然不知道她妈在想什么。
她只是把美人胚子拉到一边,咬着唇,微微有些撒娇的语气,“我们买条毛毯回去吧,屋里怪冷的。”
张时来没给美人胚子红包自然不是因为两人关系不好,更不是因为美人胚子今天出力少。
恰恰相反,今天要不是美人胚子,她根本就记不得那么多繁体字——春联都是用繁体字写的,她不会的都是对方用圆珠笔写好给她看。
因为两个人亲近,自己又是宿在她家的,张时来自然觉得自己的钱就是对方的,需要的话直接拿就好。
颇有点小家基金的味道。
李韵传点点头,最后两人选定了一条花纹简朴的格子腈纶毛毯——不过让张时来微微尴尬的是,毛毯正中一个大大的囍字……
这个年代的毛毯一般都是陪嫁的,而且大部分是姑娘自己织的,腈纶材料的不如自己织的保暖。
但是供销社只有这种卖。
没办法。
一条毯子是十五元,真不便宜,不过想到可以暖和点过个冬,张时来还是阔绰地交了钱。
营业员看到她和大人一起的,以为是大人让过来买的,也没多在意,就给她包好了。
张民安见到营业员递给小五一大包东西,生怕小五背不动,忙背着自己的小背篓噔噔跑过来,一脸着急,“嬢嬢,装我背篼里!”
嬢嬢就是这里方言里阿姨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