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1/2)
商瑜拗不过她,收回位于老城区用于出租的老房子。有王东帮忙,房子简单装修后,商舟搬进了她的新窝——一幢建于八十年代末的居民楼的4层东边套,从出生到初中一年级,她的童年在这里度过。房子经历过多次出租与装修,早已不留她童年生活的丝毫痕迹,只是站在她房间窗口往外望去,一路之隔的小河依然如昔。
横跨小河的石拱桥上,两个小女孩正踮着脚尖,扒着栏杆,将手中长绳捆着虾干的一端抛进河水里。很快,长绳有了动静。短发女孩抬起头来,呀,是何渺!住在她家对门的何渺与她同学同桌,以前她俩总是形影不离。接着,旁边扎马尾的女孩也扬起了脸,啊——她看到了十几年前的自己。
用力闭上眼,她想在一片漆黑中抓住更多快乐的童年记忆。
商舟打开门,看向对面防盗门上方的亚克力门牌,“402”还是“402”,只是门换了,住里面的人也换了。当然,何渺家早搬走了,现在住她对门的是一户三口之家——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上幼儿园的儿子。
时间都去哪儿了?当年叽叽喳喳、无忧无虑的两个小女孩,一个蜕变成自信能干的咖啡屋老板娘,一个成了沉默寡言、心若止水的图书管理员。
心若止水?好像也不是。特别是最近,她的心里还是时常有点小雀跃的。
上个周末,她发现图书馆隔壁新开了个摄影培训班,一时心血来潮,她就给自己报了名。上完第一节基础课,她的荷包就瘪了一半,因为在某宁商场购置的单反相机就花去了她大半积蓄。可是,她明明买的是入门级基础款呀。
虽说手中配置随便,但学习态度必须认真。于是,在没上班的时间里,商舟抓着单反各种拍。先从自己种的花花草草下手,再到公园、马路上街拍。
在5路公交车站牌下,看到一个叫桃花村的站点,商舟眼前一亮。
很多年前,她还是中学生,班级组织郊游,地点就在桃花村。那天大巴车停在村口,同学们跟随班长手中挥舞的大旗,向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桃花山行进。
小溪里已有知春的鸭子下水游泳,她和何渺兴奋地折几片树叶抛去,想要吓唬鸭子们,但那些鸭子比天鹅还骄傲呢,睬都不睬她俩,悠哉游哉。她俩狡黠相视一笑,又捡了几根树枝扔去,这回换来鸭子们不满的“嘎嘎”声。
一阵风过,枝头花瓣翩翩而落。好一个春日游,桃花吹满头。
商舟的脑海里正下着纷纷扬扬的桃花雨,一辆公交车进站了。一看,正是5路。
不假思索,商舟上了车。
这趟开往乡郊的公交车乘客不多,她拣了个临窗座位。
绿意盎然的秧苗,金灿灿的油菜花,挽着裤腿劳作的农民,低头啃草的水牛,电线杆上的麻雀,独腿立在田间的稻草人,车窗外缓缓滑过早春好风光。
一时贪看春光,不觉已坐过站。
商舟索性拿着单反,一路走着拍回去。
问询了好几位路人,才寻到印象中的那条小路,然而记忆深处的小溪连同溪边的桃树皆不知所踪。
其实,不知所踪的除了小溪与桃树,还有她不可追的年少岁月。
商舟是在班级微信群上得知校庆消息的。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毕业近三年,她离开杭州也快两年了。
因为校庆,一度沉寂的班级微信群又热闹起来。大家聊着别后近况,提议趁着校庆日举办毕业三周年同学会。健雅发上来的几张他们当年在曲院风荷烧烤的照片,勾起了大家共同的回忆。其中一张喜感十足的全班合影,获赞无数。记得当时面对镜头,爱臭美的女生们各种卖萌,就在快门又一次按动的刹那,“七仙女们”翩然飘入镜头,成功在女生合照中挤进了七颗突兀的大脑袋——他们两个班61名学生,男生总共7人,不知何时开始,备受宠爱的七个男生就有了“七仙女”的爱称……亲切的感觉一下子穿过离别三年的时光,将大家拉回到同窗岁月。
同学会,去吗?她没想好答案,辛玥的电话就来了。
“同学会你必须来!”辛玥劈头就来这一句,几年的工作经历让她变得自信,但声音还是那样甜甜糯糯的,“知道你会犹豫不决,所以,我替你决定了。”
离开杭州,商舟和辛玥就没再碰过面。
在图书馆上班后,商舟买了个“老人手机”,偶尔与辛玥煲煲电话粥。后来,腾讯公司推出微信,商舟又在辛玥的撺掇下,换了新手机,装了微信,她们就隔三岔五,有事没事地来个视频通话。她们看得到彼此的脸,听得到彼此的声音,但毕竟隔着有形的几百公里与无形的网络,在需要的时候,她们没法给对方一个拥抱,也不能一起狠狠地搓一顿。辛玥说,想死她了,网络聊天犹如隔靴搔痒,搔了还是痒,如何能解她们的相思之愁?
然而——
去的话,会不会碰到他?
就算遇见,两年时间的沉淀,她应该有勇气面对他了吧?
或许,偌大的校园,他们并不一定相遇。
“我再考虑下。”商舟说。
“没得考虑,我已经替你报名了。”电话那头的声音坚定得不容商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