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名门之后(科举) > 朝局突变

朝局突变(1/2)

目录

陆钧毫不畏惧的点点头,道:“没错, 是陆阁老您栽培晚辈, 晚辈才有了今天。可是,就算是家中的长辈, 官场上的恩师, 难道一生中就没有一次做错的时候吗?如果错了,那么旁人是要看他一错再错, 还是要劝他回头呢?”

陆钧道:“陆阁老,您忘了吗, 在蒙兴山上, 书楼前面,您说过, 格物致知, 格的是人心,但致的是什么,您没有告诉我,让我自己去想……”

陆睿涵被陆钧前几句话气得发抖, 听到这里又忍不住问道:“怎么, 你想到了?”

陆钧点点头,道:“阁老, 所谓‘人生南北多歧路’, 莫说是您活了七十岁, 就是我这些年, 也发觉, 人这一辈子,要做的选择何其之多?没有人不想荣华富贵,没有人不想美人在怀金玉满屋,这些诱惑或许就像锉子一样在人们心上磋磨,就看你肯抛却的是什么,剩下的是什么。”

他看着陆睿涵,一字一顿的道:“至于晚辈,就算一切全都不要,也要守住这‘良知’二字!”

他声音不大,陆睿涵却觉得凭空响起了一个惊雷,往后一晃跌坐在了身后的木椅上。陆钧接着道:“自古以来,上到宁死不受城下之盟的天子,下到宁愿忍饥挨饿也不偷不盗的贫民,能守住良知的人数不胜数。阁老可还记得从前宁王叛乱,笼络人才,有位才子宁愿装疯也不愿为他所用,他终于被放走之后,有人在他床下发现一副字画,上面写着:‘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或许这些人在阁老眼中都是不会审时度势的人,但是他们知道,这一步一旦迈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陆睿涵喃喃道:“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是百年身……”他反复念了两遍,忽然捂住心口猛的一声咳嗽,两眼一闭往后仰去。

陆钧吓了一跳,赶紧上前一看,只见陆睿涵满是皱纹的脸上一片青灰,手脚冰冷,双唇紧闭。这回陆钧自己的脑子里也嗡一声响,往外喊道:“快来人!陆阁老晕过去了!”

第二日天刚放亮,一夜没睡的常晓成推开房门来到厅里,却还不见陆钧的踪影。也有同住会馆的举子见了他,笑嘻嘻拱手道:“恭喜常贤弟高中呀,对了,你那位高中榜首的表弟哪里去了,怎的还没露面?”

常晓成心急如焚,胡乱回了个礼,道:“他去亲戚家中小住几日,不知何时回来……”正说着,那人忽然抬手一指,道:“咦,他这不是就回来了嘛!”

常晓成猛地抬头看去,只见陆钧一脸疲色从外面走了进来。常晓成腾的冲上前去,仔细一瞧,陆钧虽然看上去有些困顿,两眼却闪闪发亮,对着常晓成轻轻眨了眨。常晓成的心顿时就放了下来,小声问道:“成了?”

陆钧微微点头,两人一起坐在旁边的木凳上,都是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陆钧小声道:“这几天,就有消息了,等着吧……”

果然,殿试还未举行,留在京城的士子们就惴惴不安起来——赋闲在家的沈如渊忽然发难,秘密上了一本,参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直在皇上身边伺候的司礼监大太监李公公,说他曾经收受鞑靼的贿赂,“妄图揣摩圣意,陷害忠良,以至多年边患难平,百姓流离失所,民愤日盛。”当皇上看见那张李公公所收下的礼单时,勃然大怒,马上就命人将他软禁了起来。

刚刚稳定下来的时局顿时陷入了混乱,梁贵妃也慌了手脚,她本来就不是一个多么有心计的女人,病急乱投医的她想起了自己另一个刚刚建立的盟友,内阁首辅陆睿涵,当她心急火燎的派人找到告病在家的陆睿涵的时候,陆睿涵只让那人带回来了一句话:“让明王早日去湖北就藩吧。”

果然,吏部尚书范应珏和一众朝臣联名上书,称李公公背后另有他人指使,鞑靼这几年来,总是在不断挑起事端,尤其是上次在塞外,试图暗杀太子,太子一死,收益最大的人是谁?整个大魏上下就连不识字的小孩也知道,明王赖在京城不走,进进出出,派头早已超过了太子,门庭若市,比内阁首辅更甚。

陆睿涵一直保持着沉默,他知道,皇上在等他开口,就像从前一样,不论是对是错,关键的,不是他应该做什么,而是皇上想做什么。

可是这一回,陆睿涵却站在了范应珏这一边。他哆哆嗦嗦的带着病回到了朝堂上,领着满朝文武联合起来,坚决要求皇上把太子迎回京城。皇上忽然意识到——养的再熟的狗逼急了也会咬人,随着李公公的家中搜出无数关外来的名马裘皮,还有不知道从哪儿搜刮来的金银珠宝,李公公一条白绫结束了自己的性命;随着陆睿涵、沈如渊等人放弃从前的所有成见各自率领着他们的弟子门生团结在了一起,皇上终于惊恐地发现,他屡试不爽的,让狗来咬狗的计策已经也用不上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