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字(2/2)
腰带要绣上宝相花,鸦青色或黛蓝色哪一个更喜欢!
头花的颜色要搭得上衣服,鞋子要做的厚实点,就连鞋面子绣什么图案都一一讨论一番,蓁娘大开眼界!
徐敬元要忙着公务,家里剩下的男人就只有整日里调皮捣蛋的大郎二郎。
一群女人们没事做也只好在打扮上费心思,连六岁的初娘都参与了。、
这个平时软糯糯的小娘子坚决不穿黄色,任凭芸娘怎么劝说都摇头,问起原因,她只说看见过二郎小时候出过恭...
这天午饭过后,徐老夫人指导蕙娘绣花,二郎还在午睡,蓁娘则领着大郎去厨房里看庄户送来的鸡鸭鹅。
玩了许久才去洗手换衣服找芸娘,芸娘正在教初娘认字。
大郎熟练的爬到榻上啃点心,蓁娘站在书案边好奇问道:“初娘认得几个字?会不会写?”
初娘跟姨母相处的很熟悉了,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害羞,大方的点头:“只认得几十个字,不过写的不好...”
蓁娘鼓励她:“初娘真厉害!会认那么多字,我就不会认字呢!你真棒!”
芸娘笑道:“当初你六伯父时不时教我认字,你伯母说他是吃饱了没事干,男孩子念书是正道,女孩子念书做什么?就是念得再好有什么用!”
“我那时候被你伯父宠着,你伯母不让干的事非要干,她不让我念书我就非要念书,不光念书我还要跟着阿兄写文章呢!”
“虽然后来书读了几本字认得几个,到底很多东西都不懂,你伯父后来有了差事就没空教我,倒是你七哥下学了就教我。。。”
蓁娘从没听过十姐说读书的事,那时候连阿翁都批评过六伯父,说他不该教十姐读书,“姑娘读了书未必是好事!”
蓁娘懂事了却很羡慕,笔墨纸砚书贵着呢,她好几个阿兄下学回家要练字都舍不得用纸墨,就是蘸着水在石板上一笔一划的练习。
而且十姐念了书什么都知道,过节日她知道为什么要过节。
中秋节给她们不讲嫦娥,讲一个月有几天,讲太阳东升西落是为什么!
一群弟弟妹妹崇拜的不得了,蓁娘很长一段时间觉得十姐的形象比阿翁还要权威,十姐说什么都是对的。
后来十姐从一个在家里整日做家务的姑娘,嫁到了穿金戴银呼奴唤婢的徐家,真是惊呆了宣义坊的人,要知道南边大多数的人就是迷路也不会走到东边去...
如今韩家居然跟永宁坊的官人家做了亲家,知道的人都不免议论纷纷,得知人家看中韩家姑娘生育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韩十娘认得字。
人家说了,娶个不认字看不懂账本的娘子回家干嘛!
做了主母还不知道家里有几个钱像什么话!
不管原因是什么,至少十姐现在过得很好,同样是教训孩子,平常人用的是俗语歪话,十姐张口就是之乎者也,虽然听不太懂,不过看起来真有气势!
芸娘拿起笔蘸墨在纸上写下一个字,拿给蓁娘看:“这个字念‘蓁’,就是你的名字。”
“这就是我的名字吗?真好看!”蓁娘惊喜极了,拿着纸看着上面的字,心底一股骄傲而起。
寻常人家不管男孩女孩都很少取名字的,都是取些个‘石头’‘大树’之类的乳名。
要不就是排序,一二三四五排着叫,韩家则是因为孩子太多了,又因为曾祖父也念了几年书,心想后人一定要走仕途,那就得取个名字才行,至于女孩儿则没有名字。
倒是蓁娘这一辈嫁出去的几个阿姐在夫家子嗣旺,六伯父随口就指着草说:就给女孩们取这个名字,因此小娘子们都是草字头的名字。
“听说每个字都有一个意思,阿姐,我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啊?”蓁娘有些好奇问道。
芸娘转眼一想便说:“有本书叫《诗经》,里面有一句诗,‘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意思是说美丽的姑娘如桃花绽放,树叶茂盛,这位姑娘出嫁后,一家人齐心携手家庭和睦...”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写这首诗的人真厉害,那么一大句话就这么几个字表示出来了,而且还这么好听...”
蓁娘默念几遍,笑的开心极了,“难怪你们要把我叫做蓁蓁呢!”
“你是在说你的名字好听吧!”芸娘揶揄道。
“阿姐真是...是挺好听的啊!”蓁娘厚着脸皮承认,“阿姐告诉我你的名字怎么写,是什么意思?”她央求道。
芸娘想着自己也无事,干脆就拿过诗经给蓁娘和初娘讲了两首。
蓁娘和初娘听得津津有味,末了哀求芸娘:“阿姐,可不可以教我写我的名字?我想学会写自己的名字!”
芸娘轻点了一下她的脸蛋,笑道:“不错不错,你这个人也知道要上进了,反正闲着无事,你就跟初娘一起念几天书,不过先背些千字文就可以了,其余的你们还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