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堵胤锡追谥文忠(1/2)
第238章 堵胤锡追谥文忠
“忠贞营新丧大帅,不便出兵。不过,总兵刘国昌愿意援粤,高必正已经许之。我与刘国昌有约,准备在梧州会师,一道晋见皇上。”
刘远生眼中泛起一丝希望,又感到疑惑。他已经听说,“白毛毡贼”刘芳亮已经归顺岑丹初,被委任为赤军大将。这个刘国昌,难道也要归顺赤军
丹初像是看懂了他的心思,继续说道:“刘国昌与高必正不和。李自成篡国时,大概与高夫人不和,封高必正为临朐男,爵位极低。
“李赤心为自成侄子,倚恃高夫人、高必正,尚不能压制刘希尧、刘芳亮诸辈。如今,赤心已死,高必正继领忠贞营。
“高必正在伪朝为临驹男,在天朝为郧国公。刘国昌在伪朝为淮侯,并非顺军元老,在天朝仅是个总兵,如今屈居高必正之下,为忠贞营一裨将,其尴尬可想而知。”
“哦。”刘远生恍然大悟,说道:“多谢爵帅释疑。”照这个说法,刘国昌大概要永久脱离忠贞营了。老天开眼,这些白毛毡贼死得死,散的散,从此难成气候矣。
“堵阁老勇于任事,不避讥议,一生鞠躬尽瘁,却死于瘴乡。他身后之礼,务必得隆重,方能显示朝廷心意。大司马,这是阁老的遗疏,我从阁老嗣子处抄录而来,请过目。”
丹初说着,指示秘书拿过一份文稿,交给刘远生阅读。
堵胤锡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堵世明已死,次子堵正明,去年战死于永兴,赠太子太保、右都督。幼子名曰堵武鼎,目前护柩于南宁。
古人讲究落叶归根,即便明清为敌国,亦不会阻挡死者归葬。堵胤锡是江苏宜兴人,南宁距宜兴数千里,沿途战乱,想把他的遗体送回家乡安葬,着实困难重重。
丹初劝堵正鼎把父亲棺柩暂厝于南宁,先办好身后谥典,再想送葬的事。
柳远生读着堵胤锡的遗疏,不由自主地轻声念道:“臣但恨以万死不死之身,不能为皇上毕命疆场,而死于枕席,是为恨也。臣死之后,愿为厉鬼以杀贼。伏乞皇上拣任老成,用图恢复。如国家大事,有李元胤、刘湘客、袁彭年、金堡、丁时魁、蒙正发六人作皇上腹心股肱,成败可虞,祖宗有灵,实鉴临之。臣死矣,不胜余憾云……”
大臣遗疏,向来为朝廷所重视,若有所要求,只要不是太过分,朝廷一般都会照准。因此,大臣往往会在遗疏中请求荫庇,甚至还会开口要恤典。
堵胤锡的遗疏,丝毫不考虑身后事,反而是满腔的悲愤,尤其对李元胤、“五虎”擅政极为不满。
刘远生收起眼镜,说道:“堵阁老坚志如城,宵枕无安,却溘然长逝,遗疏公而忘私,不计生前得失,可敬可叹。其身后恤典,必贵必重,方能激励志士。”
丹初正想借重刘远生,好增加自己说话的份量,便说道:“我打算上疏朝廷,请按中湘王之例,恤典阁老。大司马正好可以领衔,好增加奏疏的份量。”
这,未免过奢了吧何腾蛟生前担任督师,位高权重,与瞿式耜、严起恒等重臣相睦,死后追封中湘王、中极殿大学士,谥文烈。
堵胤锡为吴党,一生好强,勇于任事,在朝中树敌甚多,与瞿式耜、严起恒政见不合。追封他为二字王,能成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