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毁佛铸币(1/2)
第390章 毁佛铸币
赤军夺下湘潭、跳马涧,也就打通了通往长沙的道路。士卒连日兼程赶路、连续作战,已经疲惫不堪,终于可以停下来休整兵马,整理军械。
二十六日,岑丹初随水师进驻暮云市,召集诸将召开前敌会议,部署对敌决战。
暮云市位于长沙城南二十里,位于湘江东岸,是一处热闹的商埠。长沙是座大城,八湘汇集,城郊商埠市集繁华,稻田成纤连陌。不像湘南一带,衡州、永州、郴州、宝庆等府皆饱受战争摧残,山寨林立,田地荒芜。
赤军光复衡州,消息已经传开。不少长沙、常德,甚至岳州一带的香客,成君结队的步行前往衡山进香。
当地人口口相传,说衡山上有座古寺,住持德高望重,求佛最是灵验。前期战事频繁,农事繁忙,道路不通。如今,雨季已过,秋收还早,大家便争相前往衡山。
赤军征用了暮云市一处寺庙作行辕,里面金碧辉煌,铜钟、铜塑、铁塔诸物随处可见。即便是战乱年月,暮云寺依旧香火旺盛,香客来来往往。
这寺庙就叫暮云寺,不知是商埠因寺庙得名,还是寺庙因商埠得知
晚明以来,百姓穷苦不堪,却舍家不远千里到佛教名山进香,到附近寺庙贡献资财。这种风气已很严重,至南明而愈演愈烈。
“无知愚民!”钱秉镫叹道:“越是乱世,愚民越虔信佛教。国主,您看这座暮云寺,竟有这么多铜塑的佛像。若把这些铜件熔作铜钱,至少可值五千缗了。”
这引起了丹初的注意。一缗就是一千文钱,传统上可以兑换一两白银。五千缗,也就是五千两白银了。
明朝自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量白银从美洲、倭国流入,造成白银贬值。万历时,一两白银一度只值五六百文铜钱。
到了崇祯初期,也即1630年代,欧洲爆发“郁金香泡沫”,各国陷入衰退。西班牙拼命把美洲白银运回国内,各国公开打劫西班牙运银船。与此同时,倭国德川幕府五次颁布锁国令,于1639年,也即崇祯十二年完成锁国。
明朝两大白银来源地-美洲和倭国,同时掐断了对明朝的白银输入。加上小冰河气候,崇祯朝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民间白银减少,银价飙升,一两白银涨到一千五百文至两千文之间。
自一条鞭法改革以后,官府以白银作价征税。农民交税必须除了要交粮食实物,还得交白银,这叫“完粮纳税”。为了交白银,农民得先把粮食卖掉,一般卖作铜钱,再兑换成白银。
明末银贵铜贱,这对底层老百姓是不利的。奸商、疍吏、粮长等人乘机上下其手,利用银铜之间的差价压榨百姓。
这进一步加剧了民间的恐慌,有钱人纷纷把白银埋藏在地下,这叫“窖藏银”。市面上流通的白银逐渐减少,用今天的术语讲,可称作“银根紧缩”,明末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
无怪乎,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京师,拷掠官绅,逼迫他们交出“窖藏银”,竟一下子得银七千多万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