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水战告捷(1/2)
第392章 水战告捷
二十八日,赤军水师顺江而下,陆师兵分两路,夹江而进。三路赤军互相呼应,遥指长沙。
岑丹初自居中路,随水师北上。中路军除水师第一协外,另有炮兵协、辅兵协,还带着大量粮草辎重。
东路军由虎贲镇镇统马宝率领,麾下有骑兵协、亲兵第二协、亲兵第三协,沿湘江东岸行军。
西路军由步兵第四镇镇统焦琏率领,麾下有步兵第十二协、镇直属部队,虎贲镇亲兵第一协配属西路军,沿湘江西岸前进。第四镇成立时间不长,已经走上正轨,此战正式担当大任。第十二协以大顺军旧部为骨干,目前实有九千余战兵,等夔东主力到达后,第十二协只会超编,不会缺编。
午时,赤军抵达巴溪洲一带,两军发生接触,斥候交战。清军持重保守,作战并不积极,不管是水师侦察船,还是陆师斥候,纷纷抱头鼠窜。
巴溪洲是一处江心洲,距橘子洲约十里,距长沙临湘门(大西门)约十二里。此地离湘江西岸很近,面积较橘子洲大,便于屯兵,
东路军停止行军,就地筑营,距石马铺清军主力约四里。三万大军连营二里,深沟高垒,摆出一副长期相持的架势。
中路军派辅兵占领巴溪洲,留下辎重粮船,之后继续顺流而下。
西路军继续北上,与中路军水师隔江相望,沿途扫荡清虏。因长沙城位于湘江东岸,清军主力都部署在湘江以东,西路军得以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中路、西路两军继续下行十里,逼近橘子洲。清军严阵以待,在湘江两岸、橘子洲头部署火炮,另以战船拦阻江面。
除了仿造的三版、长龙,清军另有两艘巨船,分列在橘子洲头两列,拦去了赤军水师的去路。这两艘船高出水面两丈,是传统楼船的形制,可以安设巨炮,但又在两舷安置车轮,士卒踏浪前进,速度甚快,在一众清军战船中甚是显眼。
“咚”的一声,清军巨船抢先开炮。炮弹划破晴空,发出凄厉的叫声,落入赤军阵前江面,划出道道浪。
炮弹在江面上弹跳数次,可见威力巨大,敌军必在巨船上安放了红夷大炮。
赤军只有三版小船,见状惊恐不已,各船纷纷避让。水手亦争相询问:“前面那两艘敌船,到底是车轮舸还是楼船”
阮廷峰督率水师作战,镇定自若,说道:“这是宋朝时洞庭湖、鄱阳湖一带常见的楼船,耗资巨大,笨重难行,常载大石,以投石机杀伤敌船。宋人为提高楼船机动性,在船上装载车轮,驱使士卒踏浪前行。此船早已淘汰,自元朝时已经销声匿迹。不想,鞑子病急乱投医,楼船今日又重现于江湖。”
明朝自宣德以后,不再组织船队下西洋。此后,明朝国力渐衰,不论是海船还是战船都在向小型化的方向发展。像楼船这样的艨艟巨舰,成本极高,作战效能却很一般,基本已在明朝绝迹。
“别看这巨船高大能载巨炮,其实是个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我协曾在广州大战红旗水寇,三版船对阵海寇广船、鸟船尚能全胜,遑论这区区楼船”
阮廷峰神色坚毅,意气甚豪,说道:“通令全协,各船保持队形,不得慌乱。吾亲作先锋,全协不留预备队,所有三版船全都冲入敌阵,与鞑子近舷战斗,先破楼船,则鞑子自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