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一剑走汴梁(1/2)
经过王有志和高全一番操作,效果非凡。李显忠和吴拱果然不但不排斥高王二人派过去的兵,反而觉得天降横财。特别是吴拱高兴坏了,吴玠都亲自写了一封信来感谢王有志对儿子的照顾,大有想跟他结盟的意思。
吴拱手下那些军头和大兵们对汴梁的财富和抓完颜光英,这笔大买卖显然非常热衷。听赵构的命令当然是大义,但回去有可能面临原来岳家军韩家军的下场。
岳家军韩家军后来都被拆分,大部分将领都遭贬斥。这些部队出身的人,也很难得到提拔。岳家军最后就还有个岳飞“存在”韩家军的李宝。韩家军的魏胜也是到了忠义军那边出头的。
赵构不是打败仗,就是向金兵妥协,要么就逃跑。自己不抵抗,还不让别人抵抗,就是个“完颜构”嘛。当兵的谁愿意跟着这样的统帅?
而去消灭刘萼,光复故都,也是大义,也有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命令,还可以发大财。于是中路军迅速站稳了立场,坚决服从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命令,服从王相公的指挥。
就在王有志周旋于朝堂和各路御前军时,高全派大军向汴梁附近快速推进。耶律元宜本来想休整一下,然后去汴梁。没想到被忠义军隔离开了。
有了南宋给的五路忠义军元帅名义,高全在向西进军的时候非常轻松,到处都有忠义军接应。
他骑了一匹范山弄来的枣红色大宛马,威风凛凛站在高岗上,看着十几万大军水陆并进,旁边一群人在向他汇报最近的日常情况。
陆地上步兵的队伍像几条长蛇,一眼望不到头,整齐的步伐激起阵阵烟尘。远处骑兵展开侦察,并掩护步兵进军。女宣传队员们在路边唱着歌,引来阵阵欢呼和口哨声。
虽然是十几万人的大部队行军,但丝毫不乱,全都靠右行走。这倒不是因为高全受后世影响,他到了宋代发现大部分人也是靠右走的。
主要是受军队影响。因为士兵戈矛等武器扛在右肩,如果靠左行,武器就在路中间,肯定会影响对面而行的队伍。
现在虽然对面没有过来的队伍,但也给传令兵留下了专用通道。他们骑着马来回穿梭,传达着各种信息。
黄河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一片片白帆遮天蔽日。一个船夫唱道: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虏掠几何君莫问,大船浑载汴京来。
他唱罢好多人都在叹气。船上一个抗金军小军官站到高处,大声喊道:“驱逐鞑虏,光复汴京!”河里岸上,很多人都跟着高呼口号。
小军官又领着大家唱起来《满江红》,这个大家都会,很多人都着唱了起来。岸上拉纤的民夫情绪也大受感染,步伐都快了不少。还有休息的几个纤夫也跟着唱了起来。
高首长也颇为感慨,他让范山先等等,自己下马走过去,跟一个休息的纤夫攀谈:“老乡,家是哪里的?”
那个纤夫三十多岁,晒得乌黑,浑身精瘦,一看就是常年拉纤的。他看到一个大官过来跟他说话,吓得赶紧跪倒在地,说不出话来。
高全赶紧一把拉起,按着他坐在地上,自己也坐在他旁边,摸出一块砂糖给他。高全深知人紧张的时候,吃点东西就能舒缓情绪,而且不论人还是动物,都会对给自己食物的人有好感。
糖是最能让人有愉悦感的食物之一,所以高全总是让勤务兵带着一些糖,留着他送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