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包公的仕途之路7(1/2)
话说包拯在端州大刀阔斧地治理,不仅严惩了欺压砚工的奸商与贪官,还制定诸多利民政策,使得端州官场风气清正,百姓安居乐业。端州在包拯的治理下,犹如一颗重新焕发光彩的明珠,蒸蒸日上。
然而,时间一晃数年过去,北宋仁宗皇帝听闻包拯在端州的卓越政绩,对他愈发赏识。此时,京城开封府尹一职空缺,仁宗皇帝思虑再三,觉得包拯刚正不阿、断案如神,正是接任开封府尹的不二人选。
这日,包拯正在端州府衙与公孙策商讨进一步改善民生的举措,忽闻朝廷使者前来传旨。
包拯等人急忙整衣跪地,使者展开圣旨,高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包拯任职端州期间,清正廉明,治理有方,功绩斐然。今开封府尹一职空缺,特调包拯即刻进京,接任开封府尹之职,以解京畿诸多繁杂事务,望包拯不负朕望,悉心履职,钦此!”
包拯心中一阵波澜,他对端州百姓早已生出深厚感情,如今要突然离去,实在万分不舍。
但皇命不可违,包拯恭敬地接过圣旨,送走使者后,他神色凝重地对公孙策说道:“公孙先生,圣命难辞,我不得不前往京城任职开封府尹。端州百姓待我情深,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再回。”
公孙策安慰道:“大人,京城乃天下之中心,诸多事务错综复杂。大人此去,定能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抱负,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端州百姓也定会理解大人的。”
包拯微微点头,随后着手准备交接事宜。消息在端州城传开,百姓们如同当初瀛洲城一般,纷纷涌上街头。端州的砚工们更是自发组织起来,带着他们精心制作的端砚,来到府衙外。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砚工代表众人说道:“包大人,您在端州这些年,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如今您要走,我们实在舍不得啊。这几方端砚,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还望大人收下。”
包拯赶忙扶起老砚工,感动地说道:“各位乡亲的心意,包拯心领了。但这端砚乃端州特产,我若收下,恐有受贿之嫌。包拯一生清正廉洁,实在不能收下。”
百姓们听了,愈发敬佩包拯的为人。他们虽然不舍,但也明白包拯是要去京城担当更重要的职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