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一个人生目标(2/2)
朱重八就是这么一个人,自从他设立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后,有条件他要学,没条件自己创造条件也要学。虽然文武方面学得都不够正统,甚至连野路子也算不上,但是只要他朝着心中的目标走,即使困难重重进步速度很慢,他也会在同等条件的青壮中脱颖而出。在原本的历史时空中,朱重八要到了二十五岁后,在儿时的玩伴汤和的邀请下才最终加入到濠州郭子兴麾下的义军。但如今,因为无忌的横空出现,带着后世的科技和眼光一点一点地改变着这个时代,从量变慢慢发展到了质变。在无忌榜样力量的激励下,朱重八在二十岁的年纪就被激起了雄心壮志,迫不及待的想要闯出一片天地,竟主动想要加入义军。
就在朱重八日复一日地苦练技能时,神州各地就纷纷传出了义军此起彼伏的造反消息。首先是韩山童和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全都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并推举韩山童为明王,以对应上民间流传甚广“明王出世,普度众生”和“弥勒降生,明王出世”等说法。他们同时还打出了“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接着徐寿辉起于蕲州,李二、彭大和赵均用起于起于徐州,短短一个月不到时间内,各地开始纷纷响应明王的号召,就连濠州的大土豪郭子兴好像也开始在招兵买马准备响应义举。
韩山童之所以能被推举为明王,主要是因他出身于白莲教世家,他的祖父就是白莲教主,而当时的白莲教徒众多,各地响应的义军又以白莲教徒居多。像方氏兄弟那种,为活命而造反,单独成军且实力够强的义军并不一定认他韩山童的明王旗帜,但是大举明王旗帜可迅速在民间拉起庞大的义军队伍,吸引各地的小山头来投,短时间内就能造成燎原之势。
白莲教起源于东晋时的白莲社,与佛教的净土宗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白莲教正式创立于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创始人是江苏苏州人茅子元。早期的白莲教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其教义比较简单、通俗易懂,信奉弥勒和明王,提倡念佛持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善举,为下层百姓所乐于接受。白莲教自韩山童开始,才利用其教众分布既广又多的特性,组织起农民起义军。
收到濠州定远的土豪郭子兴正招兵买马的消息后,朱重八几乎兴奋得一夜都睡不着,他苦等的机会终于到了。别的地方对于朱重八这种一穷二白之人来说太过遥远了,而且等他听到消息再去投奔的话就只能从喽啰兵干起,不知何时才能有出头之日。如今近在眼前的郭子兴才开始招兵买马,反而最适合他。不但不需一路冒着巨大的风险步行过去,而且郭子兴还在草创阶段,他凭借自身粗通文墨又有强悍身体素质以及略懂武略的优势,肯定可以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天,朱重八吃过早饭就辞别了师父和一众师叔伯,只告诉他们他要外出历练,可能会去投奔张无忌施主。朱重八的师父和一众师叔伯早就看出来,他那不安分的性子根本就不适合修佛,当时来投怀德寺只是为了活命而已,因而也没理到底要去哪里历练,只是一味地嘱咐他现在世道不平,路上要注意安全以及帮他准备一些干粮和少量的盘缠。
依依不舍地跪别了师父等人后,朱元璋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怀德寺。虽说在乱世中朱重八已经见多了生离死别,但是三年云游回来后,师父和一众师叔伯依旧待他如初,尤其是三年前的活命恩情,朱重八即使没打算皈依佛门也不敢轻易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