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1/2)
半个月后,追封和抚恤由京师抵达钟陵。胥家在一片愕然中拜谢君王的恩赏。传旨的官员为了安抚胥若拙,将胥若希遇害的经过大致相告。胥若拙听后明白过来,这些封赏都是周恪对救命之恩的酬谢,是胥若希以命换来的。他心里凄凉,还要依礼招待使臣。但胥家从未受此隆恩,胥若拙心中惴惴,怕冒犯天颜。
好在使臣通情达理,将规矩简明扼要地告知。胥若拙知会,便令胥睿则筹备一切。
使臣入住胥家的第二天,丁兆便登门拜访。胥若拙见他来得及时,顿时明白了他肯释放胥善则的原因。胥若拙心里冷笑,面上却不得不虚与委蛇。丁兆难得知趣,并不和他计较,只是借机与使臣套近乎,探听京师的消息。几天后使臣离开,丁兆还特地设宴送行。
一年眼看到了头,甘霖开始张罗辞旧迎新。自胥善则回到家中,胥若拙的身体便逐渐好转,到了除夕已彻底康复。胥善则决意离家,心知前途未卜,因此格外珍惜这一个新年。他主动找胥睿则恳谈,劝他对丁秀容放下心结。胥睿则感念她为二弟求情,见二弟也愿谅解,于是从善如流,与丁秀容和好如初。
这一个新年过得十分祥和。到了元宵节那天,一家人出门去文庙逛灯会。胥诚则牵着弟弟,胥柔则和石韬玉互相挽着手。丁秀容有心和丈夫独处,拉着胥睿则离开大家去了别处赏灯。胥善则走到一群人的最后,满眼繁华热闹,心里却在为即将到来的别离而感伤。后来石韬玉和胥灵则比赛猜灯谜,胥诚则和胥柔则都帮着弟弟,石韬玉只好拉着胥善则给自己支招。在热闹的哄笑声中,他才暂时抛开了那点离愁别绪,真正开心起来。
那晚石韬玉大获全胜,高兴地将彩头赠予胥善则。第二天清晨走出房门,她却看到那彩头正挂在自己檐下,在风里悠悠飘荡。她去找胥善则,半路遇到胥诚则和胥灵则,三人遍寻胥府而不得,直至去问胥若拙,才得知胥善则已经出门远行。
石韬玉恍然大悟,他是早有预谋,自己却毫不知情,还沉浸在元宵灯会的欢乐中。她心有不甘,转而闷闷不乐。胥诚则见状怂恿道:“我们出去找一找,说不定还来得及见到二哥。”
于是命人套上马车,三人往陵南方向去追。直到城门遥遥在望,也没发现胥善则的踪影。石韬玉灰心丧气,连胥灵则也是愁眉苦脸。胥诚则便哄二人,弃了马车,穿街过市,一路逛回去。
三人走走停停,在市集流连忘返。石韬玉暂时忘却了烦愁,胥灵则更是看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胥诚则身为三人中年纪最长者,看着弟弟妹妹在身边四处张望,莫名有了些当哥哥的觉悟,于是手头也大方起来,捏着荷包怂恿胥灵则和石韬玉尽管去挑好吃的好玩的。
过了一个多时辰,三个人将市集玩了个遍,终于心满意足地开始往家走。路过丁兆的府邸,石韬玉下意识驻足。胥诚则和胥灵则陪着她停下来,问她怎么了。石韬玉暗想,胥善则虽然早有去陵南的打算,但要不是丁兆有意刁难,他也不会选择不告而别,若有机会话别,自己或许还能说服他与之同行。她将别离之恨怪罪到丁兆头上,深深记在了心头。
胥诚则见她不说话,只是气呼呼地鼓着脸,不禁觉得可爱,伸手一戳,催促道:“走吧!”
三人继续前行,没走出多远,却听身后有人嚷嚷:“哎哎哎,前面那三个站住!”
石韬玉回头,发现是个陌生人,伸手指向自己一行。她看向胥诚则,怀疑是他认识的人。然而胥诚则也是一脸迷惘,问那人道:“你叫我们?”
那人穿着不俗,手里握着一把折扇,大摇大摆地走上前来,冲胥诚则一笑:“当然是叫你们,不然还有谁?”说着啪的一声打开折扇,悠悠然地扇起风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