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1/2)
第二十六章
言悠悠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非要现银,现银多不方便多不安全啊?两百万两银子啊,知道有多少吗?两百两她都没地方放,难道就这么堆在现在住的屋子里?虽然有五十个护卫守着,可是这么大笔银子,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这么大喇喇的放在那里,以后大家还要不要过安生日子?
裴元和李青云互相看了一眼,自然不能说这些银子是要运到京城去的,这么一大笔来路不明的银子,若是经过钱庄的手,很容易被人查出蛛丝马迹,所以宁可冒着一定风险,只要现银,不要银票。
言悠悠说:“好,既然你们决定只要现银,那银票兑现的损耗,搬运的费用,我觉得还是应该你们出。我跟着程家经历过几次茶叶交易,动辄数万两银子的结算都是用万通钱庄的银票,既然你们要现银,额外多出的费用,自然应该由你们承担。”
李青云想了想,无奈点头:“好吧,我们出就我们出。”反正搬运护送有五十个侍卫,顶多就是钱庄兑现的损耗。
几人又商量一阵,经过多番争执,最后定下一万匹起订送两百匹,五万匹送两千匹,十万匹送五千匹,若是二十万匹全部包圆的话则让利一成的措施,原先答应琉球商人让利五千两银子改成送五百匹绸缎。
待事情定下,天已经黑了,石榴晚饭都做好了。言悠悠议了一下午的事,有些累,没什么胃口,让石榴盛了些饭菜送到她房间吃去了。
宋离忍不住赞道:“没想到言姑娘不只大食话说得好,办起事来如此果断利落,条理分明,真不敢相信她才十五岁,要是再长大些,经历人情世故,性子变得沉稳老练,恐怕连我都要自愧不如,这一两银子一个时辰花的着实不冤。”又连连摇头:“可惜了,可惜了。”
李青云不由得问:“怎么可惜了?”
他说:“可惜言姑娘乃是女儿身,他日一朝嫁人,只能关在后院相夫教子,犹如剪断翅膀,庸碌一生;若是生为男子,有如此才华又如此吃苦能干,早晚立下一番事业,光宗耀祖,扬名立万。”
裴元摇头说:“能干是能干,哪里像个姑娘家?成天打扮的跟个男人一样,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脾气又臭又倔。”
李青云笑说:“我看言姑娘主意大得很,想让她乖乖在家相夫教子,只怕难呐。刚才还听她跟石榴嘀咕说‘我才不要成亲,这里的男人全都坏得很’,也不知道在说谁。”说着眼睛看向裴元,一脸似笑非笑的样子。
裴元没好气说:“你嘴巴怎么这么大,人家姑娘说体己话你也要偷听,偷听就算了,还大喇喇说出来,要不要脸啊你。”
李青云说:“我不要脸,就是不知道你这个要脸的对人家姑娘做了什么。”
裴元不知怎么忽然想起言悠悠醉酒那天对着他迷迷糊糊甜甜一笑的情景,当即喉头一动,咽下反驳的话,索性不理他,转头叫小唐,问:“饭呢?还不快端上来!”
接下来一段时间言悠悠以通事的身份陪着裴元、李青云等人见了苏莱曼、伊萨等大食商人,当然还有东瀛、琉球、吕宋、暹罗等许多近海海商。苏莱曼来中国有一段时间,已经订了不少绸缎,因此需求量不大,看在价廉物美的份上,打算再要两万匹,而伊萨则要四万匹。因为裴元等人定下的量大从优的让利措施,所有的大食商人联合起来,在苏莱曼的带头下,一共订了十万匹绸缎,可以说是此次交易最大的客户。
当伊萨知道他们只收现银后,问收不收金子。大食盛产黄金,他此次前来中国贸易,除了各种香料宝石,还带了不少黄金。
裴元特意请金银铺的老掌柜看过他带来的黄金,成色好,杂质少,提炼纯度高,最后以一金八银的兑换比例,收下了这批黄金,其他大食人听说可以直接用黄金交易,不必费事的换成银票,倒是十分高兴,有黄金的直接给黄金,省了许多麻烦。
随着后院绸缎的减少,装满金银的箱子一箱又一箱运进来,大家的心情显而易见的变好,仿佛压在心头的大石正一点一点卸去,具体表现就是宋离变得大方了,五十个护卫的月银每人翻一番,并许下事情完成后另有重赏的承诺,给言悠悠计时总是多算一个或半个时辰,就连石榴买菜钱也涨了一倍。
随之而来的是对成箱成箱金银的担忧。当东瀛商人又组团订了五万匹绸缎,五十万两白花花亮闪闪的银子放在众人眼前时,李青云坐不住了,说:“这么多银子,每次看到都要心惊胆战,生怕出什么意外。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到好多人来抢银子,全都穿着黑衣服蒙着面,顿时吓醒了,提起刀就往门外跑,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是做梦。实在不放心,最后还到放银子的库房转了一圈,确认没事才回来。”
宋离也忧心忡忡说:“数目实在太大了,要是有个闪失,杀了你我都不够抵罪。”大周国库一年的税银也不过一千来万两,他们这就有将近两百万两,二十万匹绸缎还不觉得什么,可是换成两百万两现银,像座山一样堆在那里,却是十分震撼。如此多的现银,不但看得见还摸得着,俗话说财帛动人心,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由得他们不深感忧虑。
几人商量了一夜,最后决定让李青云带着大部分侍卫护送这一百七十万两白银先走,正好可以乘泉州府押送夏粮的官船回京,以免夜长梦多,生出变故,也省的众人提心吊胆,剩下的两万匹余匹绸缎就让裴元留在这里慢慢卖。
次日李青云出示身份,去见泉州知府,送了他一份重礼,请求搭船回京,只字不提押送金银一事。泉州知府得知他是晋王侍卫统领,跟自己一个品级,此次是来福建公干,晋王他可不敢得罪,自然满口答应,特意留出一艘船给他们用。
言悠悠得知李青云明天就要走,说:“这么急啊?大家好不容易来泉州一趟,总要带点土仪特产什么的回去吧?”
李青云哪有心思带土仪,淡淡说:“正事要紧,以后有机会再来福建便是。”
言悠悠又问:“从泉州坐船上京要多久?”
李青云算了下,“估计要一个来月。”
言悠悠惊呼:“一个月!这么久?”
李青云笑道:“这还久啊?要是走陆路,要两个多月呢,从泉州到京城三千多里,平均一日行六七十里路,对长途远行来说,已经很快了。”
言悠悠听的咋舌不已。她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已经难受的不行,得歇个好几天才恢复的过来,不敢想象两个多月骑马赶路过的是什么日子,估计命都要去半条。要是身体不好,路上着凉染上风寒什么的,甚至有可能一命呜呼,这还是太平年月,若是赶上世道不好,人心不古,一路偷抢拐骗更是不计其数,能活着到京城就不错了。怪不得古人大都安土重迁,行不出百里之外,实在是交通落后,出行太不方便太不安全了。
她想了想说:“明天你就要走了,晚上做点好吃的为大家践行吧。”
言悠悠、石榴还有一个充当伙夫的侍卫忙了一下午,总算整治出了六道足够大家吃的丰盛晚餐,有红烧肉、白灼虾、炸鱼、烤羊肉、炒蚬子和言悠悠特意做的炸酱面,都是一大盆一大盆端上来,众人吃的不亦乐乎。
为了炸好肉酱,言悠悠费了许多工夫,五花肉切成小丁,葱姜蒜切成末,油热后下锅炒肉丁,八成熟时放干黄酱炒,然后又放甜面酱,小火慢慢熬,期间不停翻炒,防止粘锅,最后放葱姜蒜末,熬出的酱成油亮的微黄色,色泽诱人,香气四溢。菜码她也用心准备了许多种,有黄瓜、胡萝卜、豆芽、芹菜,还有泡发的木耳和黄花菜,全部切成丝,码的整整齐齐放在盘子里,五颜六色,好吃又好看。面是从街上一个面摊上买的,老师傅自己拉的,好吃劲道,口感嫩滑。因为是夏天,吃的是过水面,捞出来后拌上炸酱,随自己口味任意添加菜码,大热天吃起来清凉又开胃。
别人都还好,大鱼大肉在前,炸酱面不过略尝一尝,只有裴元,十分喜欢,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京城人来说,能在数千里之外吃到如此地道的炸酱面,除了惊喜更多的是意外,甚至改变了他对言悠悠的固有印象,含蓄赞道:“我发现你对厨艺其实颇有见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