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1/2)
孟氏带着玉琴去后院装菜苗,玉成则乖乖的带着玉容收拾碗筷。
把瓜苗都放在背篼后,孟氏又对着李定松说了一番如何栽种、何时浇水、几时施肥等等事宜。
说完话,东西也整理好了,因不想玉琴二人摸黑赶路,孟氏便催促他们二人准备动身回家。一家子将李定松二人送到了大门口,孟氏红着眼眶,哽咽的对着玉琴连连嘱咐。
玉容早些时候听得阿娘劝说,这会儿也是忍着眼泪,笑着道:“阿姐,你回去以后一定要想我哟。阿娘和阿爹答应我了,方便的时候就带我去看你呢。”
玉琴也是不舍,但也不好再哭哭啼啼,只能强笑的摸着玉容的头,“如此正好,那我在家中等着妹妹来找我。”
“好了,天色也不早了。阿松,玉琴,你们二人尽快出发吧。”
今天在耳房的时候,观李定松的说话做事,黄远文心中已是慢慢放了心,此刻看着日头渐移,徐徐开了口。
"阿爹,阿娘,我,我走了。”玉琴忍着泪,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娘家四人,想到对大哥玉成和小妹玉容的几番嘱托,勉强放下了一丝担忧。
李定松见玉琴说了话,这才抬手作礼道了别。
说完话,见她侧过身,好似不愿分别,却又强迫自己狠下心,轻咬着嘴唇的模样。他走上前,趁着他人不注意,轻轻握了握她的手,他低下头,柔声说着,"走吧....天晚了,山路滑溜,怕不好走......”
玉琴不言语,勉强提起了脚步。只是,走了几步,又忍不住回头张望,见到家人眼眶泛红,只得忍住眼泪扬起一笑,又赶忙回过头,低头往前走着。
一直走得够远了,她才敢频频不舍的回头,逆着阳光,看到大门口的四人越来越模糊,泪水再也忍不住,像决堤的河水似的,淌个不停。
李定松见了玉琴这幅模样,心疼的直皱眉,拿起帕子,轻柔的拭着眼泪,“快些别哭了,都像个小花猫了。我应承你,只要我得空了,我一定多带你回来看看他们,这样可好?”
“你,你可不能骗我。今天我阿娘还说,准备给我哥哥相媳妇了,我也答应了阿娘会回来看嫂子的。”听得这个承诺,玉琴才略收了眼泪。
“是,是,是。那必须得来。你答应的对。”李定松不善语言上的安慰,见她哭得泪眼婆娑,心中直道:只要别哭,要啥都行啊。
玉琴这才破涕而笑,接过帕子,缓缓开始拭腮边的眼泪。
李定松见她止了哭泣,吊着的心终于放下,浅浅的吁了一口气。想了想,打开竹筒,“帕子拿过来,沾点水再擦吧,舒服一些。”
玉琴乖巧的打开手帕,李定松倒了一小捧到帕子上,等到帕子沁湿,她揉了揉,细细擦了起来。
心情逐渐平复,她也慢慢想通了些。自己毕竟已经嫁了人,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可以肆无忌惮随心所欲的姑娘家。这样的话也只是这般不舍情况下的衍生的情绪罢了。她一个新嫁娘,动不动就常常回娘家,可是会招人说的......
她边走边想,时而蹙眉,时而微抿嘴角。
李定松在旁边看着,细碎的柔和的阳光从树叶的间隙穿过,洒在玉琴头顶和侧脸,照得她浓密微翘的睫毛好似一把撩人的小扇子,饱满的侧脸,微嘟的嘴唇,耳边细碎的绒毛,无一不让人心生怜爱。只那微微蹙起的秀气的眉毛,直教人烦忧,恨不得伸手轻轻抚平。
在心爱的人跟前,一个词,一个句子都要思索一番,生怕叫她不舒坦。所以李定松想了又想,几次欲言又止,末了,还是摇摇头,算了吧...
他只是重新牵起玉琴的手,微微加重了力道,似乎是想告诉这个刚刚离开父母,离开庇护的小妻子,不要担心,他会尽力撑起她的另一片天。
两人就这样安静的走着,默契似乎也在慢慢积累,即使不说什么,也不会觉得尴尬疏离。
下了山,天色已经微微有些暗了。
玉琴想到等会儿还要去大嫂家把阿娘准备好的回礼交给婆母,生怕让大嫂误会了,要故意趁着吃饭的时辰去,不由得加快了步伐。后头的李定松也加紧了步子。
到了门口,只见大门大开,大嫂马氏正在院中忙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