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九龙夺嫡(2/2)
夏梦呷了一口汤,用撒娇的口吻说道:“有点苦。”
“下次我多放点糖。”
“这次你要去多久?”
“可能要好久,我也不太清楚,过去配合老板做事,什么时候回来老板说了算。”
“冼耀文?”夏梦的心里泛起涟漪,想起那一晚在丽池花园不愉快。
“是的。”
纽约。
卡罗·甘比诺在刚营业不久的地下赌场坐镇。
是甘比诺家族的生意,还没有上轨道,他要在这里盯一段时间。
已是凌晨,他有点犯困,瘫在大班椅里浅浅睡着。
忽然,敲门声将他叫醒。
“进来。”他抹了抹嘴唇,抹去湿润。
随着门被推开,他看见了全旭,“Ciao,布拉德。”
“甘比诺先生,我来了。”
甘比诺看一眼手表,惊讶道:“你去剑桥来回只用了十一个小时?”
“不,我只用了十个小时。”全旭来到甘比诺对面坐下,“刚进入纽约,我遇到一个搭便车的女孩,收车费用了一点时间。”
甘比诺哈哈笑道:“车费一定不便宜。”
全旭摊了摊手,“对方主动给全小费。”
“年轻真好。”甘比诺感慨地说了一句,拿起桌上的酒瓶给全旭倒了一杯威士忌,“布拉德,你着急找我,是因为亚当上次说的事。”
“是的,夫人说可以开始组织货物。”
“真是一个好消息,三天时间我就可以组织好第一批货。”
“还有资金。”
“312.5百万里拉已经存到锡耶纳银行,随时可以开具信用证。”
“请今天就向台湾银行拍电报,纸质正本晚三天寄出。”
“没问题。”
巴黎。
塞纳河畔·左岸,孙树澄送走了吃完早餐的黛丽尤,收拾东西,准备去找芭芭拉·赫顿。
前些日子,冼耀文觉得火候未到,没有去正式拜访芭芭拉·赫顿,今天孙树澄会代表他去拜访,商谈一笔100万美元的借款——以投资款的名义借款,亏本有抵押、无利息,赚了双方五五分利润。
冼耀文不差芭芭拉·赫顿这个融资渠道,基本来说,这次是强送对方一笔分红,加深印象,为了给正式拜访做铺垫。
大稻埕。
冼耀文蹲在一个拣茶女的身前,听对方讲述北茶的历史。
台湾种茶的历史不长,满打满算只有百年时光,据说是一位被胡雪岩的官商勾结大法收拾得快被破产的福建茶商,孤注一掷用最后的家产换了茶种,来到台湾开辟了第一片茶园。
大约八十年前,一个英国佬约翰·陶德来台湾经商,眼光精准的发现了茶叶的商机,于是引进机器化制茶的技术,选在大稻埕烘焙、加工后试销到澳门,不出所料大获好评,后将台湾乌龙茶运往纽约,成功掀起了喝乌龙茶的世界风潮,大稻埕的商业从此蓬勃发展。
到了当下,台湾大大小小的茶商如过江之鲫,数不清有多少,茶农买一口大铁锅,就可以化身小茶商,若是买一批烘焙的机器,立马成为中等茶商。
拣茶女知道的不多,历史只懂点皮毛,交易方面的事更是所知不多,冼耀文对她精通的制茶技术不感兴趣,聊了一刻钟便告辞。
踏上迪化街,浏览茶叶之外的生意。
在布行,欣赏一疋疋的五彩布帛,有来自东洋的大件,也有来自大陆的小件,都是以前留下的存货,等销完未必还有。
在水果行,抚摸一筐筐的时令凤梨,并操着日语从水果商嘴里打听台湾凤梨罐头产业的情况,有的水果商挺热情,附送了洋菇、芦笋、竹笋罐头的信息。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一个事物,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尽管语言不便,冼耀文还是找果农、小批发商、小贩分别聊了聊,从不同角度倾听台湾水果的状况。
要说台湾在国际上最有竞争力的水果,自然是非凤梨莫属,对甘甜果行而言,凤梨很有搞头,如果借着当下出口的蛮荒时期整合凤梨的相关企业,那就更有搞头。
在食品字号,品尝各种小吃,有的要付钱,有的无需付钱。
在一家叫义美的糕饼店,品尝了一些喜饼样本,过些日子他应该有订喜饼的需要,现在先试试味道。
从酱油、盐,到石棉瓦、水泥,不管是销什么的店铺,冼耀文都会走进去看看,能聊的都会聊聊,从日头正照,到归燕披霞,再到华灯初上,他一直在街、店之间反复窜,就是晚饭也是被一位热情的店家拉住“甲蹦,甲蹦”。
甲蹦后去了另一家,遇到“食夜,食夜”的邀请,下一家,又是“有无甲蹦?”的问候,他知道今天不能再逛了。
九点未到,人回到旅社,王朝云叫住了他。
“冼先生,有你的电话,已经打来两次,再过半个……”王朝云看一眼墙上的挂钟,“再过八分钟还会打来。”
“好,谢谢。”说着,冼耀文走到前台边,将手里的一盒点心放下,“去了大稻埕,不特意给你买了盒点心。”
王朝云莞尔笑道:“不特意就是顺便?”
“差不多吧。两张条子还在吗?”
“都不在了,两点二十有两个人来找你,给你留了张条子。”说着,王朝云从抽屉里拿出条子递给冼耀文。
冼耀文接过,扫一眼,一个叫李国鼎的人给他留的,大致的意思是为今天来得太迟而道歉,明早九点会再过来。
收好条子,说道:“我夫人回来了吗?”
“还没有。”
“哦。”
聊着天,等到电话响起,冼耀文接起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