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线索(1/2)
程虎林坐在电脑前,十指在键盘上飞速舞动,犹如灵动的舞者在键盘上跳跃。转瞬之间,城市地图便铺满了整个电脑屏幕,一条殷红如血的轨迹线,恰似一条蜿蜒游动的血丝,在地图上徐徐延展,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他双眸紧紧锁住屏幕,神色凝重,声音低沉而有力:“瞧,目标人物从药店出来后,就沿着滨江大道稳步前行,步伐节奏均匀,一路步行了整整三公里。” 说话间,他熟练地滑动鼠标,画面如潮水般不断拉近,地图上的街道愈发清晰,每一处细节都纤毫毕现。程虎林微微皱起眉头,脸上露出一抹无奈之色,语气中满是遗憾:“然而,之后他拐进了老城区的小巷子里。那里的监控设备因为年久失修,大多已损坏,监控画面断断续续,根本无法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不过……” 刹那间,他的眼睛陡然一亮,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手指轻点鼠标,将地图上的一个小红点放大,红点旁的街道名称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距离他消失的位置仅仅两百米处,便是胡志杰生前的居所。这两者之间,到底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这个发现让整个办公室的空气都仿佛凝固了,众人心中既为这条关键线索感到振奋,又被其背后隐藏的深意所震慑。大家明白,这看似简单的关联,实则可能是解开整个谜团的关键钥匙,而随着它的出现,案件的复杂程度也陡然提升,真相似乎近在咫尺,却又迷雾重重,等待着他们去层层剥开。
众人迅速围拢到屏幕前,目光如同被磁石吸引一般,牢牢锁定在屏幕上那幅散发着神秘气息的地图以及其间若隐若现的关联线条上。一瞬间,一股寒意自脚底蹿升,直直蔓延至心底,令每个人都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这条刚刚浮现的线索,恰似浓重黑暗中乍现的一缕曙光,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温度,却又裹挟着无尽的谜团与未知,宛如一只无形的大手,将他们不由分说地拽入一个更加错综复杂、迷雾重重的局面之中。他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距离揭开真相的那一刻,似乎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然而,那前方等待着的,究竟是怎样令人瞠目结舌的秘密,又会遭遇何等惊心动魄的挑战,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唯有深深的不安与强烈的好奇在心底交织翻涌 。
林锋的目光在屏幕上那身影与地图上的关联处来回游移,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将这些线索拼凑完整。他深知,此时任何一个细微的疏忽,都可能让凶手再次逃脱,让更多无辜的生命陷入危险。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每一秒都无比珍贵,他们必须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揭开这背后隐藏的真相,将凶手绳之以法。
林锋站在昏暗的案发现场,眉头紧紧皱起,宛如一座即将爆发的小山,脸上写满了凝重。他的瞳孔不受控制地微微收缩,那锐利的目光仿佛能穿透层层迷雾,试图将眼前这一团乱麻般的案件真相看穿。他下意识地伸出手,修长的手指在战术腰带上的军刀挂扣上来回轻轻摩挲,冰冷的金属质感从指尖传来,却丝毫无法驱散他内心深处萦绕的重重疑惑。这一系列扑朔迷离的事件,实在是太过巧合,每一个环节单独看来,似乎都只是偶然,但将它们串联在一起,却又隐隐约约透露出一种精心谋划的诡异意味,就好像有人在背后精心编织了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他们引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谜团之中。
林锋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转头看向身旁同样神色凝重的柳亦云。他的眼中满是探寻与思索,宛如夜空中闪烁着的两颗明亮星辰,带着对真相的执着渴望。他微微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问道:“倘若凶手真的是胡志杰的家人,那为何要等上漫长的十五年,才突然展开报复?而且,在这偌大的人群中,为何偏偏选中站街女这个特殊群体下手呢?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柳亦云微微眯起双眼,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迷雾,陷入了凝重的沉思之中。时间在这一刻仿若凝固,周围的喧嚣都渐渐远去,唯有他脑海中千头万绪的线索在疯狂交织。许久之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充满了理性的思考:“从犯罪心理学的专业视角来看,十五年,这是一段极为漫长的时光。凶手在这十五年间蛰伏等待,或许是在默默积蓄力量,无论是心理层面的谋划,还是物质上的筹备;又或许,是在等待一个最为恰当的时机,一个能让他的复仇计划毫无破绽地展开的时刻。至于为何凶手会将目标锁定在站街女身上,这绝非偶然。我们不妨大胆推测,这些站街女与当年的李艳,在凶手扭曲的认知里,有着极为相似的身份特征。在凶手的眼中,她们都代表着一类被他定义为‘有罪之人’的群体,从而成为了他复仇的目标。但请大家注意,这仅仅只是基于目前已知情况的初步推测,想要让这个推测站得住脚,还需要我们深入挖掘,获取更多有力的线索来加以支撑。”
柳亦云缓缓抬起手,修长的手指捏住眼镜腿,将那副精致的眼镜轻轻摘下。随后,他的指尖开始轻轻揉着因过度操劳而微微发紧的眉心。作为心理学界年轻有为的专家,他一直以冷静沉稳、处变不惊的特质闻名业界,在任何棘手的心理问题面前,都能保持镇定,给出清晰且理性的判断。可此刻,在他深邃的眼眸中,一丝罕见的犹豫悄然浮现,打破了平日里的从容。
“创伤应激障碍的潜伏期,从大量医学案例来看,的确有可能长达数年。” 他微微皱眉,语气中满是思索的意味,仿佛在梳理着错综复杂的线索,“不过,这类病症往往都有一个明确的触发点。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旦第一张牌被推倒,后续的连锁反应便难以遏制。想要彻底弄清楚胡志杰心理防线为何突然崩溃,我必须查阅当年案件的详细卷宗,特别是他自杀前那段时间的审讯记录。那些看似冰冷的文字里,或许正隐藏着解开他心理谜团的关键因素,能帮我们找到引发这场悲剧的第一张骨牌。”
林锋微微颔首,眼神中透露出对柳亦云推断的认可。他缓缓转身,目光投向那扇被暴雨击打的窗户。豆大的雨点疯狂地砸在窗玻璃上,迸溅出无数水花,好似一幅流动的抽象画,将窗外的世界渲染得朦胧而混沌,彻底模糊了他望向远方的视线。此刻,林锋的内心恰似这风雨交加的夜空,电闪雷鸣、波澜起伏,难以寻得一丝平静。他心中十分清楚,每一条新线索的浮现,都宛如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让他们朝着真相迈进一小步。可与此同时,经验也告诉他,愈发接近真相,前方潜藏的挑战便愈发棘手。那些隐藏在黑暗中的势力,必然会为了守住秘密而不择手段。林锋在心底默默祈愿,愿这桩错综复杂、如乱麻般的案件能够早日真相大白,让无辜的受害者得以安息,让隐匿在黑暗角落里的罪恶,毫无保留地暴露在正义的阳光下,无所遁形 。
就在这时,苏瑶突然站了起来,她的实验服上沾满了花粉和试剂的痕迹:“我在蔷薇花的花粉里检测到一种特殊成分,是工业清洁剂里的荧光剂。这种清洁剂在市面上并不常见,主要用于汽车维修厂和屠宰厂。” 她调出检测报告,数据在屏幕上闪烁,“结合张昊之前的分析,凶手很可能在某个汽修厂工作,既能接触到爆炸物,又能获得特殊的清洁剂。”
张昊立刻联系工商部门,会议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急促的通话声。林锋走到白板前,用红笔将 “汽修厂”“胡志杰”“蔷薇花” 三个关键词圈起来,又画了一条箭头指向 “十五年前”。雨水顺着玻璃蜿蜒而下,在白板上投下扭曲的阴影,仿佛预示着即将揭开的真相。
“查到了!” 张伟突然喊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他将平板电脑递给林锋,屏幕上是一张泛黄的报纸扫描件,标题是《货车司机涉嫌强奸站街女,畏罪自杀》。报道下方附着一张模糊的照片,照片里的男人面容憔悴,眼神里充满了绝望。
“胡志杰,42 岁,丧偶,独自抚养 12 岁的儿子。” 张伟的声音有些哽咽,“当年指控他的站街女叫李艳,五天后离奇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