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 第195章 5000万融资,外卖大战即将开启!

第195章 5000万融资,外卖大战即将开启!(1/2)

目录

第195章 5000万融资,外卖大战即将开启!

筷跑ceo的职务交替悄然无声。

裴毅在春节前夕,带领团队,在庐州的外卖市场继续攻城掠地。

配送部的正式骑手数量,也从90多人,极速膨胀到了500多人,并且还有一支600多人的兼职外卖队伍,用来缓解高峰期的配送压力。

正常来说,以筷跑的单日订单量,至少需要1500名外卖骑手,才能消化掉10万单的配送任务。

可当前有70%的订单来自一环以内,筷跑的经营范围较为集中,再加上智能配送系统,才勉强维持住配送时效。

一旦业务向更远区域拓展,现有系统和运力将面临极大考验,配送延迟率恐怕会直线上升。

若不能及时扩充运力、优化算法,即便投入再多补贴拉新,也难以支撑住快速增长的订单量,反而会因配送体验下降,导致用户流失。

因此,尽管年末将至,筷跑的人事部还在紧锣密鼓招人,每天入职的新员工高达50多人。

这些人里,既有24券的地推招商,也有满座、高朋的研发工程师。

千团大战中,每个月都有大量团购网站倒闭。

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

筷跑则借此机会,迎来了发展壮大的好时机,对底层招商来说,外卖和团购业务完全没有行业壁垒。

两者的工作模式几乎一样,加入筷跑后,立刻就能将以前的团购商家资源,一比一复制进筷跑。

甚至可以说,团购网站的倒闭速度,与筷跑的商户增长趋势呈反比。

另一边。

筷跑的发展近况,自然引起了马文腾和柳志平的注意。

“这小子损得很,拉着企鹅溜了一圈,连5%的股权都不肯松口。”

马文腾坐在办公室里,笑着骂道。

“倒也不至于,既然他开了口,肯定是想要融资的,无非就是价格问题。

我给筷跑的估值定在3亿,结果他转头就在拼呗上开了一个入口,把筷跑的日订单刷到了10万量级。”

柳志平摇了摇头,同样一脸无奈。

他算看明白了,但凡涉及陈延森的项目,要是不拿出三倍、五倍的溢价,对方压根不会接受融资。

“让林晨峰按现在的订单规模,对筷跑重新评估,尽快完成融资。”

马文腾吩咐道,他不想错过投资筷跑的最佳时机。

毕竟dst和金沙创投,都对筷跑表现出了强烈的投资意向。

如果企鹅再犹豫,保不齐陈延森就会选择其他风投机构。

“我明白。”柳志平点头应道。

与此同时。

金沙创投的朱啸虎、dst的周受志、红杉资本的沈南鹏均收到了筷跑的最新动态。

他们也没想到,原本不受重视的外卖模式,在与流量、资金的碰撞下,竟能迸发出如此惊人的发展潜力。

周受志一番思考后,给陈延森打去电话,提出入股请求,估值给到10亿。

陈延森笑笑,委婉拒绝了。

dst在国内确实投了不少互联网公司,但除了资金以外,并不能为筷跑提供额外的生长养分。

而陈延森,并不缺钱。

周受志只能遗憾地退出了筷跑的a轮融资角逐,至于饿了么,他私下里考虑过,但在实地考察后,就直接放弃了。

与筷跑对比,饿了么在配送时效、订单处理系统和骑手团队建设上,都远不如筷跑。

章旭豪拿到金沙创投的100万美币后,只对网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并在技术工程师、产品经理、市场运营人员身上,投入了太多资金。

但周受志更为重视的地推bd,饿了么却做得一塌糊涂。

作为一家外卖平台,一头链接用户,另一头链接商户,饿了么在这两方面,都没有出色的成绩,周受志自然看不上。

这也是朱啸虎不肯再投章旭豪的缘故。

此时的章旭豪,却坐在阿狸战略投资合作部的会客室,惴惴不安地等待着。

在筷跑的压力下,他几乎找遍了交大校友圈的人脉,却并未拿到一毛钱融资。

于是他又把目光盯上了杭城的金主。

吱呀一声!

房门被人推开。

章旭豪连忙起身,主动迎了上去。

门口站着一个光头中年人,穿着一套蓝西装,身后还跟着两名助理。

“季总,久仰大名!”章旭豪身子微欠,面带讨好的问候道。

这时,阿狸战略投资部的真正老大还是蔡信,季刚只是总经理,还没坐上负责人的位置。

不过,对于饿了么这种量级的投资案,季刚也能全权决定。

“章总,请坐。”

季刚微微一笑,应声回道。

在决定见章旭豪之前,他研究过饿了么,也研究过筷跑,对于这种有别于团购模式的o2o生态,他确实有投资兴趣,并且他的直系老板蔡信,也认为外卖在本地生活赛道,具备一定的成长潜力。

由于陈延森联合亰东,共同与桃宝争抢电商市场份额,马立云和蔡信并不想投资筷跑。

便把注意力放在了饿了么身上。

“季总,这是饿了么的商业计划书,截止12月31日,饿了么的注册会员一共是6.7万人,单日订单量维持在1万左右。”

章旭豪谨慎地递上一份文件,缓缓介绍。

“你有信心打败筷跑吗”季刚接过文件,低头看了十几分钟,突然开口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