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回09:不贷款你们真以为我没钱? > 第121章 银发经济的先行者

第121章 银发经济的先行者(1/2)

目录

百人老年顾问团的组建工作全面展开。

王安亲自参与每一位顾问的筛选,希望这支队伍能真正代表各个社会阶层老年人的声音。

“佳佳,你妈的社会学背景和人脉正好用得上,能请她担任顾问团的首席顾问吗?”王安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落日。

沈佳放下手中的资料,眼睛一亮,“我正想说这个!她退休后一直想为社会做点事,这简直是量身定做的机会。”

沈母欣然应允。

她不仅拥有丰富的学术经验,还与众多老年社团保持着紧密联系,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理想人选。

首次顾问团会议在安居地产临时搭建的活动室举行。七十多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们精神抖擞地坐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

王安站在前方,没有用ppt,而是拿出了几张手绘的社区草图。

“各位老前辈,安居·颐年不是简单的养老院,而是我们共同打造的理想家园。”王安声音诚恳,“今天我不讲大道理,就想听听您们的真实需求。”

这种平等尊重的态度立刻赢得了老年顾问们的好感。原本拘谨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我最担心的是孤独问题,”一位退休教师缓缓起身,“养老院虽好,但与子女隔离太远,心里总是空落落的。”

“对啊对啊,”另一位银发老人接着说,“我想独立生活,但又希望能随时见到儿女孙子,两全其美多好。”

沈母眼睛一亮,示意大家安静,“我有个想法,叫'四代同堂新概念'。老年人住在养老社区,子女可在附近小区购房,既保持独立空间,又不失亲情温暖。”

会议室瞬间沸腾,这个理念仿佛击中了所有人的心声。

王安眼前仿佛开启新世界的大门,迅速在笔记本上记下这个点子,并在心里勾勒出一个环形设计——中间是老年公寓,周围是普通住宅,形成一个温情互动的生态圈。

“还有个问题,”一位退休企业家提出,“我们这些人有钱有闲,冬天想去海南避寒,夏天想回北方凉快点,能不能有这样的选择?”

王安灵光乍现,“'候鸟式养老'!我们可以在南北方同时建设社区,持有一处产权的业主,可低成本享用另一处的舍服务!”

话音刚落,熟悉的系统提示音在王安脑海中响起:

【“候鸟式养老”概念被系统识别为创新点,如成功实施,将大幅提升项目竞争力!】

会议持续三个小时,老人们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被记录在案。从无障碍设施的细节,到文娱活动的安排,再到医疗服务的配置,都透着生活智慧的光芒。

“这比我们学院闭门造车研究十年还管用!”沈母会后感叹,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然而,好事多磨。当“安居·颐年”项目热度持续攀升,一股暗流也在老年人群体中悄然扩散。

“听说那个年轻人搞的养老社区是骗局,收了钱就跑路!”

“我侄子在银行工作,说他们资金链很紧张,不靠谱!”

“现在的年轻人,哪有什么孝心,不过是盯着咱们的养老钱罢了!”

这些言论如同病毒般在各大公园的老年活动区域传播,让一些原本有意向的老人犹豫不决。

王安很快察觉到了这一情况,调查后发现,这些谣言背后赫然是徐浪的影子,他联合了几家传统养老地产商,共同打压这个“搅局者”。

“想靠谣言击垮我们?太天真了!”王安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随即转向沈佳,“我们得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彻底打破这些刻板印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