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七零年代生活记 > 捡书

捡书(1/2)

目录

小河村原本还有些骚动的气息,某些人还谋划着私怨报复之类的,全因着牛家的事情戛然而止。牛老汉把女儿带回了家,葬在自己老婆子身边儿。

村里没人沾手这一团糟乱事儿,怕被李树林记恨,那就是条毒蛇。村长刘大华出面带着几个干部,用村里公账上攒的木材,置办了一口薄棺材,帮着牛家两个儿子打坑(挖下葬的坑)填土。

王婶儿端着线簸箕来找林娘纳鞋底,一边拉家常,“哎吆,得亏你家住的偏,才敢在你家说说话。这阵子就是说个话儿,是个字儿都得在舌尖儿转三圈儿,才敢吐出来。

你说说,这算个什么事儿啊!姓李的就跟我家隔了两条街,以前没看出来,这一家子是个黑肚肠、毒心眼儿。翠玲这一走,剩下两个女娃子,要怎么活啊?

李家现在是没人敢沾了,牛家一家子仁义,把闺女带回去了安葬了,这外孙女是李家种,啊呀呀,可怜啊。”

“刺啦,刺啦。”麻线穿过糊在一起的袼褙,林娘也跟着叹了口气,“咱们以后碰上了,给孩子塞口吃的,也只能做这些了。你跟李家住的近,以后经心着点儿吧,特别是管好孩子别乱说。”

“哎,谁说不是呢?辛亏我家燕子毕业了,听说那学校老师都被打成“臭老九”了。”王婶子凑近了,低声说到,“革命,革命,革个屁,我看就是坏心眼儿的,当了大官使坏。”

林月生在旁边听到这句,不得不称赞王婶子说的太对了,可不是小人当政,下边百姓遭殃吗?小学的气氛不好,但是比不上初高中乱遭。庆幸陈老校长没事,可许多老师被折腾的够呛。

最近县里、机关学校、下边乡镇,搞运动搞的如火如荼。学校也暂时停课了,林月生待在家里不想出门,今天实在憋不住,决定找个地方透透气。

村东桥洞附近没有住户,因为是个几米深的大沟,挨着一个小树林,两边是县里北街的地。平常除了孩子偶尔来这儿玩,没人过来。

已经是深秋了,冬麦子种完,除了大白菜地里啥也没了。旷野之中安静异常,林月生揪了几个遗漏的酸枣子,放在嘴里嚼。靠着桥洞的石头,闭着眼听风吹过树梢,真安静啊。

这操蛋的年月,连个安生日子也过不了。

“砰,砰,砰。”林月生吓了一跳,支起身子查看是什么响动,谁家倒霉孩子来了?结果听到一串儿跑远的脚步声。

是有人来这儿扔东西了?林月生忽然明白过来。四下搜寻了一圈,林月生发现了不少东西,两边地里的杂草,还有垃圾煤灰啥的,终于发现最刚才的弄出响声的东西了。

两块儿雕着佛教人物的木板,旁边是几本书,翻开一瞧是佛经。这就不奇怪了。革委会喊着“破四旧”,村里的土地庙都被砸了,神像砸的稀烂。

村里各家各户供奉的天地、土地、财神一类,也全都撕掉或者藏起来了。最甚至祖宗家谱也不让拜了,家里办白事喇叭不让吹了、纸人纸马纸钱也不许烧。清明节,村里人都是晚上偷着上坟烧纸祭拜。

最逗、最可笑的竟然连花也不让养了,说是资本主义习气。前两天还开会说西红柿也不要种,因为颜色太鲜艳,会助长不良作风。简直可笑之极,可现在跟金科玉律似的,被大家执行着。

翻了翻手里的佛经,林月生把手里的经书收进了空间。既然看到了,就当缘分吧,谁让她自己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存在呢?

不过这倒是给林月生提了个醒,可以四处转转没准儿能见到什么好东西呢?金银玉器就不要指望了,谁也不傻,那些不是被红小兵抢了,就是藏起来了。

林月生前世小时候的愿望,最初是当作家,后来是开一家书店或者当图书管理员,那样可以看到许许多多不同的书。

这个想法一直保持到大学毕业,因为林月生发现开店也是需要资本的,而她什么也没有。这场类似清朝文字狱的运动里,有那么多书籍被毁,能救一本是一本吧。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林月生把县城周围,容易扔东西的地方,走了个遍,没找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大概书画一类的被烧掉了,藏起来也不安全,只有毁了才最放心。

林月生拿着一本被夹在废弃纸堆里的书,封面都掉了。这是一本很安全的书《保卫延安》,估计是扔的人没看清楚就被扔掉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