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1/2)
舒媛用完糯米圆子, 静巧便带了碗筷出去清洗。
外面的雨哗啦啦的下着,随着天光发亮, 渐渐开始夹杂雪花。十一月,京城已经要落雪了。舒媛翻着手里的一本册子,是丰恒整理的与丰王府往来的人事, 她以前随舒琼轩了解的, 自然远远不如丰恒了解的清楚,尤其是丰恒还整理了各大家族阀门内女眷的关系。
与丰家的人口简单相比,其他家族背后的关系不知多错综复杂。
按理这些要等她进门之后,由丰王妃带着认识。可丰王妃没这眼力劲,她自己都认不全京城的人,反正谁见到她一样要客气的,这一点上,丰王妃其实算得上是个非常有格局的婆母,她不需要的, 自然认为她儿媳妇也不需要, 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着调的。
舒媛对丰恒如此形容他母亲,真真哭笑不得。
这本册子是他离开嘉福寺后,让人送来的, 每一笔都是他亲笔写的。丰恒的字极好看,她有时候看着这事无巨细的册子想, 他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在准备, 他想的一向很长远……有时候, 她觉得他孩子气, 但其实,他只是对她会有这些孩子气罢了。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他是那个叫人闻声生畏的丰王世子,杀伐果断,冷傲自负。
上次一别,除了这本册子,再没有他的音信,她知道他事忙,过去他时时往舒家跑,她还会觉得他太过腻歪。
如今只是短短几天不见,却好似每一刻都被拉长。除却礼佛的时候,每当她走出小经堂的时候,都觉得他下一刻就要出现了。
她推开窗户,外面夹杂着雨雪的风吹到面上,因为身后是暖融融的屋子,舒媛竟然一点不觉得冷。
她只站了一会,暗九就出现了,抱拳告诉她:舒琼轩今日怕不能来了。
今日是母亲过世的日子,定了法事。去年,舒琼轩中举留在京城,也没能赶回武进去一起过这个日子。他答应过今年一定一起过的。
原本,丰恒再忙都会想尽办法,来找她,舒琼轩也不是轻易爽约的人。
舒媛隐隐觉得,朝廷上要发生不寻常的事了。
若说舒琼轩像谁,其实他的性子倒有几分像他三叔——舒三爷。
大爷处事公正而圆滑,二爷为人忠顺憨厚,两人都长舒三爷近十岁,舒琼轩出生的时候,舒三爷还在读书,于是成了舒琼轩的启蒙老师,带他习文写字。
这位三叔自幼勤勉,两位兄长为家族奔波忙碌,而他则很早就立志要入仕,为家族多一份保障。他读书的时候,总是第一个到学堂,第一个给老师考学问的学生,他中进士之后,是第一个到翰林院上职的编修,哪怕如今他已是朝中大员,这份勤勉一直追随不变。舒三爷向来是最早到早朝的官员之一。
而今日早朝,舒三爷看到一个意料之外的人比他先出现在这金碧辉煌的大殿中,长身立在原本太子位的旁边。
怎么会……这个远在南海疆域的人竟然一声不响的出现在京城,而且是站在那个特殊的位置。
饶是在官场见多风雨,舒三爷心里也猛然一缩,他想到昨日从侄儿那证实的信息——太子怕是不太好了。
此时,他几乎又是在顷刻之间想到,丰王府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
丰王府一向是绝对的太子.党,就算太子如今……不到人咽气,丰王府都不会改变初衷,再加上还有西边的胡家军,太子这一边还占上峰。
比他晚到的朝臣,惊讶更不亚于舒三爷,人人都预感到了会有一场不一般的较量和风雨——太子不在,丰恒也会争这口气。
满朝文武站立妥当,铿锵的兵甲声传来,伴随着佩剑撞击在盔甲上的清脆。
舒三爷瞳孔一紧,看到丰恒身穿铠甲,佩剑而入。
丰家父子准许佩剑入宫,但除了战事期间,还从未有过如此做派。
果然——
所有人的心都吊了起来,看着丰恒一步步向那个人走过去,那一声声兵甲撞击的声音像踏在人心上,敲击出了战鼓一半的惊瑟。
仿佛预感到,丰恒随时都可能拔剑一般,有些胆小的额头上都冒出了冷汗来。
然后,包括舒三爷在内的所有,意外的看到丰恒站到了那人身侧的位置。
这个举措,仿佛预示了某种协议已经达成般,比双方对垒更可怕的冲击到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魂。
不在朝野的齐王,也很快了解到了早朝上发生的事。
在谁也没有想到的时间点,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契机,宋王的儿子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太子位的旁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