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神都武曌,将开之荼蘼,浓夏锦纨扇,金梧桐井 > 佛药

佛药(1/2)

目录

“太宗皇帝贞观十一年下《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曰——

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贞观十一年二月)

老君垂范,义在于清虚。释迦遗文,理存于因果。详其教也,汲引之迹殊途。永其宗也,驰益之风齐致。然则大道之行,肇于遂古。源出无名之始,事髙有形之外。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而亭育。故能兴邦致泰,反朴还淳。至如佛法之兴,基于西域,爰自东汉,方被中华,神变之理多方,报应之缘匪一。洎乎近世,崇信滋深。人翼当年之福,家惧来生之祸。由是滞俗者,闻玄宗而大笑,好异者,望真谛而争归。始波涌于闾里,终风靡于朝廷。遂使殊方之典,欝为众妙之先。诸华之教,翻居一乗之后。流遁忘反,于兹累代。朕夙夜夤畏,缅惟至道,思革前弊,纳诸轨物。况朕之本系,起自柱下,鼎祚克昌。既凴上徳之庆,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宜有改张。阐兹玄化。自今已后,斋供行法,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庶敦本之俗,畅于九有。尊祖之风。贻诸万叶【贞观十一年二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

则天皇后天授年间下《释教在道法之上制》——

“朕(即武曌)先蒙金口之记,又承寳偈之文,歴数表于当今,本愿摽于曩劫。大云阐奥,明王国之桢符。方等发扬,显自在之丕业。驭一境而敷化,弘五戒以训人。爰开革命之阶,方啓惟新之运。宜叶随时之义,以申自我之规。虽实际如如,理忘于先后。翘心恳恳,畏展于勤诚。自今已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庶得道有识以归依,拯羣生于回向。布告遐迩。知朕意焉。【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三月】”(《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十三释教在道法之上制》)

此二者之,一为抑佛,一为扬佛。

太宗皇帝终其一朝,皆未停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