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生涯(1/2)
建安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袁绍病死于冀州。
河北的百姓们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对于袁绍的怀念像病毒一样传播到冀州的每一个村落。人们在街头巷尾挥洒着眼泪,述说着袁绍在世时的种种德政。他们怀念这位他们心中的合格保护神, 但同时,这种怀念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未来恐惧的投射。袁绍的属臣审配等人篡改了袁绍的遗命,奉袁绍第三子袁尚为嗣。袁绍长子袁谭不服。于是兄弟阋墙,内部大战一触即发。
冀州那边乱作一团, 曹操这边也没有给他们喘息的机会。九月份,曹操派兵进军黎阳,与袁家兄弟发生激战。而这仅仅是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双方在黎阳交战的第一次。
曹丕再次随军出征,郭照陪伴左右。而在他们同曹军一起踏上班师的路时, 曹丕开始尝试创作以此次行军和战争中所见所闻为素材的诗歌。秋雨绵绵, 他们的营地到处都是水漫金山。有时候他们在路上走着, 天边就会不断炸开响雷。雨水让大多数人心不在焉, 无比期盼着晴空朗日的到来。整个世界都湿乎乎的。而只有曹丕还坚持在这湿乎乎的世界里进行他不懈的创作, 勤奋的好像打了鸡血。
他在扎营的间隙拿出羊毫小笔,用一点点墨水在竹简上写下诗歌的草稿。郭照随意低头一看,正好看见一句“殷殷其雷, 濛濛其雨。”她微微一笑道:“这两句出自《诗》的不同篇目,但在这儿倒是被公子化用的极妙。”曹丕抬起头对她笑笑道:“你又来了,这有什么值得夸的。《诗》读了许多遍, 若是连化用都不会, 那还写什么诗呢?”他低下头又去看自己手里的竹简, 用牙齿咬着羊毫小笔的末端沉思。郭照噗嗤一笑道:“好啦二公子, 别沉浸在你的文学世界里不能自拔了!来吧, 今日伙头兵们从附近农户那里买来了一只羊,有羊汤喝呢!快来喝一口去去寒罢!”
班师许都后,因为此次曹操也算是大败袁家兄弟。因而许都的庆功宴自然是少不了的。物质匮乏的年月,宴席上的菜色并不丰富。图的是一个喜气。郭照随侍在曹丕身旁,在席上见到了许久未曾见到的荀彧和郭嘉等人,甚至还有鲜少露面的贾诩和程昱。众人欢聚一堂,开怀大宴。席上曹植向曹操朗诵了他新作的诗,是为赞美此次出征的诗歌。曹操大悦,众人也纷纷赞不绝口。不过宴席散后,曹操又戏谑的质疑儿子道:“阿植这首诗写的这么好,怕不是请人代写的?”十一岁的曹植一本正经的说:“文章诗赋写得如何,当面考试便知道了,何必要请人代写?阿植不是那般没廉耻的人。”曹操听了这话大喜,自此便更宠爱这个文采出众的小儿子。卞夫人大约是心里松了一口气,她的儿子里总算又有一个符合她标准的“争气”儿子了。
郭照问曹丕:“子桓,你的那首《黎阳作》明明也写的不错,为什么不拿出来给司空看呢?”曹丕面无表情的收起自己的草稿竹简,语气平平的说:“阿翁欣赏的那类诗,我写不来的。还不如不要拿出来献丑。”
郭照语塞,无奈的叹了口气。这个时代的诗赋受汉代诗赋的影响,偏爱那些文采斐然铺排富丽的诗赋。这种类型的诗赋,曹丕的确是不擅长。她无言的拍了拍曹丕,轻声说:“别灰心,会有人懂你的诗的。”
年末向来是多事之秋。这一点从郭照来到这个时代起就深信不疑。骑在建安七年的尾巴上,先是刘表派刘备侵袭叶县,曹操派遣于禁李典等人前去应敌。结果险些大败,好不容易才勉强守住。接着曹操向孙权下令,让他送自己的弟弟或者儿子到许都来做人质。没想到孙权胆子不小,竟公然抗命。对曹操的命令装聋作哑,死活不送孙家的孩子来。这可把曹操这边的众位智囊弄了个束手无策,也让曹操默默吃下了一口憋气。郭照依稀记得这次不送人质似乎是周瑜的主意。历史上闻名遐迩的周郎第一次清楚的出现在她眼前正在发生的历史中,这让郭照有种奇妙的错位感。扭头看看自己身边那位又在沉迷文学创作的二公子,郭照吐了吐舌头,觉得自家这位同江东那些青年才俊比起来,生活真的算是文艺的不能再文艺了。
不过他们没想到的是,孙权这一番奇特操作过后,不仅提升了曹操的愤怒值,还莫名其妙为他们又惹来卞夫人一通好训。原来卞夫人听说曹操让孙权那边送儿子或者弟弟,便以为孙权那边已经有了子嗣。于是想到自家这边这儿子,同儿媳成婚几年,两个人成日里见了面比相敬如宾还要相敬如冰。哪里像是个能生出孩子的样子呢?曹丕和任翎也都十五六岁了。这放在大部分古人那里,可不就是已经该当翁母的年龄。然而曹丕和任翎别说孩子了,彼此连夫妻那点事都还没掰扯清楚。
卞夫人把曹丕和任翎叫到她的院子里,又是一顿看似苦口婆心实则阴阳怪气的劝讽。曹丕冷着一张脸和任翎一并回到自己的院子里。刚一进院子任翎便说:“子桓,你休了我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